新聞焦點:
‧金價年底攻1000 買點在第三季;資金不虧損 再談抗通膨
‧食物價格飆漲「吃垮」國家評等;商品泡沫價格臨破滅;生質燃料糧價飆漲幫凶

金價 不致跌破900美元
2008.07.09【經濟日報╱記者黃欣/台北報導】
 
專家分析,受到美元變動震盪整理影響,國際金價也處於盤整期,目前壓力區間在每英兩930美元至952美元,均線支撐價約在900美元,未來金價跌破900美元的可能性不高。
 
台灣銀行黃金存摺牌價昨(8)日每公克買入價格為新台幣905元,賣出價格每公克新台幣915元,較周一買入價格896元、賣出價906元緩步上升。
 
台灣銀行貿易部交易員表示,由於美元走勢為國際金價漲跌的主要因素,上周四美國發布的經濟數據優於預期,使得美元升值,亞洲市場陸續出現黃金賣壓,迫使金價下跌至920美元附近。美元指數短暫回穩,讓金價面臨一定的修正壓力,但交易員說,國際原油價格仍維持每桶144美元的高價,金價暫獲支撐,昨日又回到930美元。
 
交易員分析,目前金價約在今年高點1,030美元及低點850美元的中間價位,盤整氣氛濃厚。此外,正在日本舉辦的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除了全球通膨問題,美元匯價也是市場關注焦點,會議結果可能影響金價。
 
======================下一則====================== 
 
年底攻1000 金價買點在第三季
2008.07.09【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通膨再發威,全球投資專家都在研究「通膨技資術」,台銀貿易部高級襄理楊天立昨天表示,通膨高漲、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度低,黃金仍是對抗通膨工具之一,穩健型的投資人可考慮把10%至15%、甚至20%的資金配置在黃金投資。
 
近來包括花旗、巴克萊等國際投資機構陸續公布相關報告都指出,預估今年底國際金價有機會重回每英兩1,000美元大關;花旗更樂觀,認為金價長期將是目前的2到3倍。
 
楊天立分析,國際投資機構看好金價走勢的主因,除高物價將持續、國際金融市場非常不穩定,以及美國次貸風暴短期內不可能告一段落等因素外,主要是黃金的基本面佳。
 
但他強調,黃金雖是高通膨下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之一,但介入時間點及價格很重要。
 
他說,國際金價在今年3月飆到每英兩1030美元以上歷史新高價,之後即回檔整理,預估第三季應是黃金投資不錯的介入點,「預估9、10月以前金價底部就會出來,如果有拉回到相對的低價,就可以考慮進場了。」
 
他還指出,國際金價在每英兩870美元以下就是進入相對較低點。建議保守型的投資人如果捉不到黃金的低點,可考慮透過定期定額投資,趁著金價不是很高的時候,分批進場。
 
楊天立說,今年突然間通膨好像變得很嚴重,大家都非常擔心,事實上通膨已經是好多年了,主要是因為今年全球通膨都上來了,全球股市表現不好。但一般認為,明年大家對於通膨感受可能就沒有那麼嚴重,但在全球人口持續增長、生產面增產仍困難的情況下,未來數年物價還是相對在高點。
 
面臨未來將持續處於物價相對高的年代,他表示,要讓投資和薪資所得超過物價,才能讓我們過得比較舒服,但在金融市場穩定度較差的環境下,要追求收益增加、超越通膨,就要適度理財。
 
他解釋,黃金不論是相對於油價、原物料,或是股價的波動幅度較小,主要黃金與股價較不相關,但與通膨是正相關的。再者,在金融市場不穩定之際,黃金又具有相對穩定的效果,「除了抗通膨外,還要懂得抗波動。」
 
======================下一則====================== 
 
生質燃料 糧價飆漲幫凶
2008.07.09【聯合報╱編譯范振光/報導】
 
瑞典想成為無油國,關鍵策略是改用生質燃油。兩年前瑞典政府提出這項政策時,生質燃油被視為明日之星,沒想到兩年來生質燃油副作用開始浮現,讓瑞典的願景面臨挑戰。
 
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減緩地球暖化,各國近年都推廣生質燃油,卻招致助長糧食價格上漲及缺量的批評。在這次G8高峰會上,與會各國和世界銀行都呼籲先進國家調整政策,多種糧食作物幫助窮國民眾。
 
世銀總裁佐利克七日在八國高峰會演說時呼籲,生質燃料以糧食作物為原料,是糧價高漲幫凶,歐美應檢討生質燃料的政策、補貼和稅負優惠措施,別讓窮人買不起糧食。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在峰會上提醒先進國家,妥慎處理氣候變遷、糧食價格和經濟發展環環相扣的問題。他呼籲各國政府長期投資農業,並放寬糧食出口管制,特別是基於人道考量。
 
歐盟宣布將調降生質燃料所占比率的目標。歐盟原先設定,二○二○年前交通油料一成來自生質燃油。
 
美國去年也立法規定,二○二二年前每年生產三百六十億加侖生質燃料。不過,最近許多研究指出,主要用芥菜籽、玉米、大豆提煉的生質燃料,使得糧食減少、森林遭到破壞,對環境的傷害甚至大於石化燃料。歐洲國家已出現轉向。英國七日表示,生質燃油的推動應放慢腳步,歐洲議會環保委員會也決定把新的生質燃料進程提報議會討論。
 
======================下一則====================== 
 
商品泡沫 價格面臨破滅 
2008.07.09【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大家都注意食物和油價上漲時,很容易忘了商品價格走勢的另一面,也就是很多東西都在下跌。例如,從5月至今,CRB現貨金屬分類指數已經下跌12%,原料分類指數已經下跌4%,紡織分類指數已經下跌2%。
 
連某些農產品的走勢都已經逆轉,小麥和稻米尤其如此,這兩種商品最近才從很高的水準跌下來。這顯示市場和價格努力發揮力量,新供應開始進場。
 
商品價格波動、尤其是工業金屬價格波動,反映全球經濟循環走弱。但大家仍然十分關心食品和能源價格,畢竟食品和能源是消費者最常接觸的東西,也是談話時的重點。還沒有什麼證據顯示物價波動已波及工資,表示1970年代物價與薪資雙漲的的惡性循環開始,只要沒有這種情形,投資人應該記住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最近幾周除了石油外,大部分商品價格至少都已經穩定下來,供需關係顯示中期內物價會下跌,到今年底,物價上漲的消息應該會急劇減少,明年應當更少。
 
分析師說,石油是決定性因素。如果新供應和消耗減少造成油價下跌,其他商品應該會加速下跌,石油畢竟是其他商品生產成本中的一大要素。
 
如果油價大跌,影響可能相當大,通貨膨脹可能變成通貨緊縮。
 
這種情勢會自我茁壯,投資人如果採取分散投資商品的長期策略,碰到商品價格普遍下跌時,決心會遭到嚴厲的考驗,因為劇跌最容易使人出脫「長期投資」。
 
不只看空的市場觀察家擔心物價下跌及其不利影響,連國際清算銀行都在最近的年報中,強調中期內日本式的通貨緊縮可能侵襲全球。
 
======================下一則====================== 
 
穀物期貨跌停 商品價格重挫
2008.07.09【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八日電】
 
穀物期貨跌停板7日帶動商品價格重挫,CRB指數重挫近3%,創3月以來最大跌幅,8日早盤跌破450點,主因是美國穀物生長前景改善、美元走強與油價下跌。
 
CRB指數(Reuters/Jefferies CRB)7日大跌2.82%,收盤報459.04,創下3月19日以來最大跌幅,8日早盤續跌2%。
 
玉米、黃豆、小麥與棉花很多個月期貨全部跌停板;原油期貨在歐洲經濟走軟消息中也重跌4%。
 
新加坡時間8日下午3時,玉米12月期貨續跌22美分,跌幅達3%,報每英斗7.25美元,沒有停板限制的7月期貨續跌2.9%至6.95美元,比6月底的空前高峰7.65美元下跌9%。黃豆11月期貨下跌23.95美分,報15.3725美元。
 
美國穀物主要產地中西部天氣晴朗,且本周80%美國主要產地可望降下陣雨,有助於促進穀物成長,供應展望大為改善,上月中西部水災造成的供應不足恐慌不再成為威脅,是穀物食品暴跌的主因。
 
美國中西部6月發生1993年以來最嚴重水災後,玉米價格暴漲26%,黃豆也躍漲15%。國際油價3日升到每桶145.85美元的天價,主因是以色列與伊朗可能為核能設施發生衝突,破壞中東石油供應。
 
CRB指數涵蓋的19種商品中,7日有17種下跌,該指數3日曾升抵473.97的空前高峰。
 
美國農業部7日在盤後發布報告指出,至7月6日止,62%玉米、59%黃豆生長狀況良好或完美,都比前周提高,也促使穀物食品下挫。
 
西德州輕原油8月期貨7日重挫4%,跌破140美元整數大關後,8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早盤續跌,每桶報138.67美元,比7日收盤價下跌2.70美元。
 
穀物與原油價格跌勢起因是美元匯率走強,美元反彈降低原物料的吸引力,造成商品價格下跌。但美元對一籃六種主要貨幣加權匯率上漲0.6%後,8日幾乎沒有變化。
 
分析師指出,美元見底的心理愈來愈濃厚,將來美元匯率會穩定上升。
 
根據彭博資訊訪調的38位分析師預測,第四季時,美元對歐元平均匯率可能為1歐元兌1.5美元。
 
======================下一則====================== 
 
資金不虧損 再談抗通膨
2008.07.09【工商時報/李國煌/台北報導】
 
台股單日下跌近4%,跌幅全球第一,其它國家股市也普遍挫低,面對情勢,銀行主管指出,資金先放存款、貨幣基金,保本至上,不虧損第一,抗通膨第二,暫時不要為了追求高一點的報酬,承擔風險。
 
今年金融情勢劇變,通膨壓力日益沉重,政府公布的CPI直逼4%,各方抗通膨呼聲四起,資金配置農產品、能源、貴金屬商品的建議,到處可聞。
 
不過,銀行主管指出,不論是商品指數、商品指數ETF,商品基金,行情起伏都很大,特別是近日,動盪更大,下手時機一有閃失,馬上虧損5%、7%,還沒有達到抗通膨的目標,就先賠錢。
 
面對這種動不動就會賠錢的環境,銀行主管指出,資金運用上,一動不如一靜,先將台幣資金放在銀行存款,擺在活存等時機,或是放在定存賺利息都好。
 
至於外幣資金部分,從海外股票型基金、海外債券型基金撤出的錢,暫時放在貨幣基金停泊,例如,從美元計價的基金,轉換出來以後,先放在美元貨幣基金。
 
歐元計價的基金,撤出之後,不妨擺在歐元貨幣基金。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指出,這種作法有一個好處,不必經過結匯、做幣別轉換,未來,打算重新進場買進時,直接從美元貨幣基金、歐元貨幣基金轉出即可。
 
面對股市7月大殺盤,銀行主管說,資金放在台幣活存、定存,或是美元和歐元貨幣基金,只是利息收入少,沒有虧損問題,由於情勢不明,不妨暫時抱著現金,伺機再活用布局。
 
======================下一則====================== 
 
「吃垮」國家評等 不是玩笑
2008.07.09【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信用評等公司標準普爾指出,食物價格飆漲,可能影響國家的主權信用品質。即使是盛產食物的國家,也可能因為管理不當,而成為食物價格飆漲的受害者。
 
標準普爾上周發布報告「食物是新石油嗎?食物價格震撼現象的信用意涵」,檢視全球政府面臨的食物價格問題,以評估信用基本面的脆弱來源,並且詳列處理食物價格飆升的短期措施會如何造成長期競爭力下滑。
 
標準普爾主權與國際公共財務評等部門的班納德(Agost Benard )指出,雖然全球食物價格上揚本身不太可能是逆向評等行動的直接原因,但對許多主權國家來說,食物成本高昂,將大幅增加負面評等行動的可能,因為原已脆弱的外債與財務將更惡化,或是因為政治與社會不安。
 
班納德說,全球各地的政府有必要大幅投資農業與基礎建設,才能長期解決這個問題,對低收入的主權國家來說,這可能代表要借貸或增加援助。
 
報告分析,即使是有糧倉之稱的國家,如果政府試著從食物出口獲得更高的收入,或是在確保國內食物供應時管理不當,就可能受到食物價格上揚所傷害,或是造成政治不穩定升高。
 
班納德表示,阿根廷的例子顯示食物價格上揚造成財富從都市轉移到鄉村人口,同時也顯現政府在管理此過程時所面臨的陷阱。如果以措施企圖降低或防止這種轉移,將造成生產者的抗拒,可能引發政治不安定,導致走私或產品轉向,最後形成短缺更嚴重,價格更高。
 
班納德指出,如果政策因應評估錯誤或處理不當,將導致政治與社會不穩定,對於原本已經弱勢或不受歡迎的政府來說,這些問題超越政府的處理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