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油價破139美元 黃金玉米大漲;台幣升勢有阻力
‧原油暴漲兩主因:美元走軟 投機炒作;金價震盪;投資強勢貨幣 不怕物價飆


台幣升勢 30元有阻力
2008.06.08【聯合晚報╱記者謝鎔鮮/台北報導】
 
本周匯市進入盤整,周一一開盤就由於台股大漲105點,外資買超100億元,加上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放空美元,讓新台幣兌美元從上周五收盤價30.413元勁升1.94角,升值至30.219元,創兩個月新高,當天升幅0.677%,也是亞洲貨幣升幅最高,總成交量達到20.73億美元。
 
不過往後幾天交易量明顯平穩下來,顯示外資實質匯入金額不如匯價波動幅度,這一周來,新台幣兌美元皆約在30.2至30.4元之間擺盪。匯銀人士指出,由於本周國際美元些許反彈,導致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對新台幣升值幅度比預期平穩,加上近期台股偏弱,連帶拉扯新台幣匯市走勢。
 
關乎央行匯率政策的通膨情勢,行政院主計處本周四公布令人矚目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71%,核心物價更為年增率為3.23%,創下9年多來新高。匯銀人士指出,雖然物價指數與去年同期相較之下漲幅不小,不過由於通膨準備心理已久,之前匯市也已反應過了,主計處漲幅數據未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對本周匯市影響不大。
 
匯銀人士認為,新台幣兌美元一旦升破30.3元,就進入央行警戒區,盡量維持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30.3元至30.5元最為保險即使升值走勢可望繼續維持,新台幣匯率下周應無法升破30元,央行會考量亞洲各國貨幣情勢,維持台灣出口產業競爭力。
 
======================下一則====================== 
 
油價飆破139美元 黃金玉米大漲
2008.06.08【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七日電】
 
美國失業率勁揚引爆美元急跌,中東衝突疑慮加深,以及摩根士丹利公司預測油價上看每桶150美元,刺激國際油價6日一口氣暴漲近11美元,一度飆至每桶139.12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帶動黃金、玉米等商品行情一併走高。
 
紐約輕原油7月期貨跳漲10.75美元,單日漲幅達8.41%為史上最大,收每桶138.54美元。盤中接連跨越每桶137、138 及139美元關卡,一路衝上歷史最高的139.12美元。在倫敦,布侖特原油7月期貨也步步高升,大漲10.15美元至每桶137.69美元,創收盤新高,單日漲幅近8%,盤中並寫下每桶138.12美元的歷年新高。
 
歐洲中央銀行5日暗示7月可能升息,歐元區資產後市看漲,加上美國5月失業率急升至5.5%,意味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不願升息,引爆美元新一波跌勢,刺激油價在過去兩個交易日共跳漲16美元。
 
以色列媒體引述副總理莫法茲(Shaul Mofaz)對伊朗的強硬談話報導,更助漲油價。莫法茲說:「若伊朗繼續核武計畫,我們將發動攻擊。」Newedge USA公司能源研究主管哈夫說:「伊朗風險貼水已離開市場有一段時間,現在可能捲土重來,未來幾周將徘徊不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史洛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因為亞洲占中東石油出口的比重「前所未見」,油價短期內可能「飆漲」,預料西德州中級原油在7月4日前可能漲至每桶150美元。
 
休士頓石油與天然氣顧問業者Deloitte & Touche公司副董事長亞當斯說:「石油被投機客當作美元貶值的避險工具。投資人不斷尋求替代品,油價還會持續飆升」。
 
美元劇貶與油價狂漲,原物料成為絕佳避險工具,連帶激勵商品行情走高。追蹤19種商品行情的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數(RJ/CRB)6日下午暴漲3.2%,升至歷來最高的439.58點。玉米7月期貨漲1%至每英斗6.495美元,盤中漲至歷史新高的每英斗6.6325美元。金價創去年11月來單日最大漲幅,紐約黃金8月期貨漲23.5美元,至每英兩899美元。黃豆7月期貨漲至14.735美元,盤中升至三個月最高的每英斗14.88美元。
 
======================下一則====================== 
 
原油暴漲兩主因:美元走軟 投機炒作
2008.06.08【聯合報╱記者孫中英、王先棠/連線報導】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狂飆,投資專家指出,原油飆升到這個價位,已非單純供需因素,主要是美元走軟和來自避險基金投機性炒作。
 
台証投顧董事長高子敬說,原油價格上漲,基本面係來自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大量需求因素,已不能解釋原油期貨價格一天內狂飆近十一美元。
 
高子敬指出,投資市場資金過多,又積極加碼能源相關投資工具,尤其是避險基金和私募基金,擅長利用原油「期貨」商品「低本金、高槓桿」的投資特色積極炒作,造成紐約原油期貨單日內飆破一百卅九美元。
 
高子敬說,美國證管單位已著手調查投機性炒作原油期貨商品的資金,但此舉短期內不見得能讓投資客縮手;原油被拉抬到這個價位,已形成一個「大泡沫」,由於投資資金短期找不到比通膨、油價更易炒作的話題,這個大泡沫可能還會持續半年才會破。
 
美國財星雜誌網站「原油:惡棍比一比」一文,列舉油價飆漲可能因素,除上述因素外還包括美國大型石油公司為增加利潤拉抬油價、產油國將大筆資金投入石油期貨市場,也可能刺激原油出口價格攀升。
 
投資家索羅斯雖表示,商品指數基金的投機操作,使油價泡沫持續膨脹。不過他也強調,油價攀高供需基本面因素,不會因為排除這些投機活動而有所改變。因此,指數基金對油價的影響可能有限,甚至可能是追著油價跑,而非刺激油價上漲。
 
======================下一則====================== 
 
油價狂飆 美日促增產抑價
2008.06.08【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七日電】
 
原油價格持續飆漲,世界主要原油消費國的能源部長7日在日本青森集會,討論解決能源價格飆漲危及世界經濟成長的問題。美國呼籲各國政府減少燃料補貼和增加能源投資,並敦促產油國提高產量;日本也呼籲採取聯合抑制油價的行動。
 
八大工業國(G8)和中國、印度與南韓的能源部長,7日起在青森舉行兩天會議,適逢油市出現歷來最大幅度的飆漲。原油價格5日在紐約勁飆10.75美元,以每桶138.54美元的歷史新高收盤。油價自2003年來已上漲五倍,今年來漲幅達44%。
 
與會部長在第一天會議後發表聲明說:「我們對目前油價水準同表關切……目前油價水準前所未見,且違背原油消費國和產油國的利益。高油價帶來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缺乏資源的開發中國家。」
 
美國能源部長波德曼(Samuel Bodman)說,創新高的油價是一大「震撼」,如果美國經濟遭受打擊,對產油國也沒有好處。他呼籲產油國增加生產以平抑飆漲的價格。
 
主持會議的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表示,會議應傳達油價已「變成世界經濟重大風險」的強烈訊息。他說,五個消費全球一半能源的國家(美國、日本、南韓、中國和印度),應表達將採取共同行動的立場。
 
南韓知識經濟部長李允鎬則表示:「目前的油價下,全球經濟能否持續成長已經成問題。」
 
國際能源署(IEA)6日發表報告說,能源問題無法靠單一的來源和科技獲得解決,世界各國必須迅速進行一項斥資45兆美元的「能源科技革命」,採取興建核能發電廠、降低汽車排碳,和採用碳掩埋技術等對策。
 
報告也說,全球各國必須在2030年前,投資22兆美元在能源供應的基礎建設,才能滿足激增的需求和發展替代能源。
 
波德曼說,世界油價飆漲主要是單純的供需問題。原油生產成長停滯,加上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推升原油需求急遽增加。他呼籲中國和其他國家減少油價補貼以抑制消費。據IEA估計,中國、印度和中東國家2007年的油價補貼就高達約550億美元。
 
======================下一則====================== 
 
金價震盪 等多空明朗
2008.06.08【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上周金價開高走低,在每盎司900美元至865美元間來回震盪,交易員預期震盪狀況依舊持續至下周,將依據美國接下來公布的非農業就業人口與失業率指數等消息面,影響下周一開盤價格。
 
交易員指出,前兩周黃金價格溜滑梯,5月29日跌破900美元大關後,上周金價最高點只有在周一及周二到達每盎司897.1美元,就無法往上突破,整周都在900至865美元間震盪。
 
交易員表示,2日開盤價866.75美元,以889.8美元作收,3日開盤馬上站上890.1美元,但開高卻開始往下跌低,當天金價收盤稍跌至880.4美元,4日及5日收盤也在877美元左右。
 
交易員分析,此波金價下跌是因為美聯會對美元走勢發出警告,認為美元不應走弱,振奮市場信心,同時本周公布的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工廠訂單與ISM非製造業指數等消息,比市場預期數據好,美元因此走強,造成金價下滑。
 
另外,交易員指出,油價也在此時走弱,每桶129.35美元至4日時,已降至每桶121.84美元,更加速金價下跌。
 
不過交易員表示,雖然剛開始價格下滑,但落至870美元左右依然支撐住,尤其是6日金價又回到882美元左右遊走,其原因是昨天歐洲央行總裁表示,歐元利率目前是4%,但在7月可能升息,造成美元與歐元利差擴大,對美元不利,因此昨日美元收低,金價上漲。
 
交易員預期此波震盪依然會持續至下周,將視接下來美國公布的非農業就業人口與失業率等消息面指數及油價變動,觀察下周黃金走勢,若比市場預期高,美元走高將帶動金價下跌,但油價上揚則帶動金價走升。
 
======================下一則====================== 
 
投資強勢貨幣 不怕物價飆
2008.06.07【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面對物價飆漲,哪種投資商品可以作為抗通膨的工具?投信業者指出,強勢貨幣可作為投資人的新選擇。以過去物價持續上揚期間的歷史資料來看,美元是容易走弱的幣別,歐元與瑞士法郎最強勁。投資人可持有強勢貨幣,作為對抗通膨的投資利器。
 
近期國際油價大幅飆升,一度升破每桶130美元的水位,引發市場對於通膨的疑慮,目前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維持在4%左,歐元區物價指數年增率持續攀頂,5月高達3.6%,遠高於歐洲央行(ECB)希望的2%目標上限。
 
除油價外,食物價格也不斷攀升,使得新興國家通膨問題日趨緊繃。通膨指數吃掉各國經濟成長率,也使一般百姓生活痛苦指數上揚,荷包緊縮。
 
德盛安聯投信指出,值此之際,多元的強勢貨幣可作為在通膨時期,不錯的投資選擇。由過去幾次的通膨高漲時期,觀察各國貨幣表現,有些貨幣在物價持續上揚的階段,仍能維持相對強勢的地位。以過去的經驗來看,歐元及瑞士法郎在通膨期間相對其他主要貨幣表現較為強勢,日圓時強時弱,美元則在物價上揚期間相對其他貨幣,較容易呈現貶值走勢。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顯示,不管自1972年至今,或者自1998年至今通膨時期的平均貨幣表現,歐元區均能維持強勢地位,而美元則處於弱勢的局面,顯示出歐元區儘管經濟成長較為平穩,然而整體經濟的穩定度較高,通膨上揚的幅度,較其他國家則偏低,因此在物價風險增加的特殊時期,能有優於其他貨幣的表現。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一般市場觀察短期各國貨幣走勢,均以利差為重要觀察指標,歐元兌美元在今年4月一度攀升至1.60的超高水位,但在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可能暫告尾聲的情況下,曾大幅回落。歐洲央行預計在晚間將公布最新利率決議,總體看來,歐洲央行年內升息的可能性不大。
 
投信業者指出,面對當前通膨高漲的環境,投資人在做貨幣投資分配時,或許可以參考過去特殊物價持續上揚期間,仍能維持相對強勢的幣別,作為幣別配置的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