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金融股帶頭殺 美股早盤大跌;美陷停滯性通膨危機
‧亞洲二次經濟奇蹟 恐幻滅;德削減補貼太陽能;太陽能產能提高 價格下滑


金融股帶頭殺 美股早盤大跌
2008.06.03【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紐約二日電】
 
美聯銀行(Wachovia)與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領導高層遭到逼退,投資人憂心銀行還會提列更多信用損失,美國股市2日早盤大跌,道瓊工業指數重挫近180點。
 
美聯銀行2日宣布,執行長湯森(Kennedy Thompson)即日起退休,由董事長史密斯(Lanty Smith)暫代執行長職務。華盛頓互惠銀執行長季靈格(Kerry Killinger)也將從7月1日起解除董事長職務,由獨立董事法蘭克(Stephan Frank)接替。
 
兩大銀行再傳高層人事大地震,造成美國金融股領跌。美聯銀行股價跌至1995年來的低點,2日早盤一度大跌4.5%。華盛頓互惠股價也下挫3%。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與花旗集團股價同步走低。道瓊工業指數重挫173點至12,464點,標準普爾500指數重挫1.1%至1,384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重挫1.2%至2,492點。
 
LPL金融公司協助掌管2,700億美元資金的安德森說:「次級房貸的療程從這裡開始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湯森上個月已被美聯董事會解除董事長職務,但當時董事會的聲明非常擁護湯森,現在依舊請這位在美聯服務32年的老將下台。美聯這次的聲明說,因為「一系列的失望表現」導致湯森離職。美聯銀行股價今年來已跌掉40%,華盛頓互惠也跌掉35%。
 
次級房貸風暴已經導致多位美國大銀行執行長下台,美聯的湯森是最新一位,其他尚有花旗集團的普林斯、美林的歐尼爾等人。受到次級房貸衝擊,各大銀行至今已提列3,860億美元的資產減損與信用損失。
 
======================下一則====================== 
 
美經濟 陷停滯性通膨危機
2008.06.03【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2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全美製造業連續四個月萎縮,通膨壓力也為四年之最,凸顯對經濟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的憂懼。
 
ISM的數據表明,反映全國製造業活動的指數5月雖然溫和上揚至49.6,高於3月與4月份的48.6,略微超過分析師預期,但是該指數低於50,說明該行業正在萎縮,反之則在擴張。最近數月,該指數一直在五年低點附近徘徊。
 
貝爾斯登公司分析師在給客戶的通知中說,「製造業活動雖然只是溫和收縮,並不是直接衰退的跡象,但伴隨的卻是顯示通貨膨脹壓力的糟糕數據。」他認為,停滯性通貨膨脹是經濟中的主體,與其說製造業、還不如說消費與房地產將飽受經濟減緩的衝擊。
 
停滯性通貨膨脹又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等。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也就是平常說的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
 
據ISM的數據,作為衡量通貨膨脹指標的價格指數攀升到87,不但高於4月份的84.5,而且創下2004年4月來的高點。所有商品價格,除了鋅與甲醇外,從建築材料到車窗清潔劑的價格都在上揚。而衡量未來生產的指標,5月份未完成訂單下跌了5.5%。不過,由於美元下跌,新出口訂單則上升至59.5,成為唯一亮點。
 
======================下一則====================== 
 
原物料回歸基本面》全球股債Q3機會來了
2008.06.03【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商品市場行情上周大幅回跌,油金牌似乎已失效。法人表示,全球商品市場因美元強勁反彈而全面下跌,預期下半年在美元從谷底走升後,不僅是油金、還是農產品等商品市場預期會回歸基本面、通膨順勢舒緩。而展望第三季,預期最受通膨所苦的亞洲各國也可望在通膨壓力減輕、奧運題材發酵下,首當其衝可望率先上演「反彈秀」,建議投資人可於現階段提前佈局。
 
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副總經理邱亮士表示,商品市場走軟投資人注意風險全球因商品價格高漲而深受通膨問題所苦,可是觀察商品價格CRB指數,近三個月來卻幾乎處在盤整階段,僅僅上漲約1%,可見商品市場已陸續出現原物料價格回落的現象。觀察上周,因美元強勁反彈使商品市場全面下跌,黃金單周重挫4%、油價也回落3.6%,皆為兩個月來最大單週跌幅。而農產品中小麥、棉花、咖啡陸續傳出有利供給面的消息,從2月底高點開始滑落至今平均跌幅竟高達25%以上。另外,基本金屬價格因庫存與需求因素再度重挫。
 
摩根富林明投顧研究部主管洪胤傑表示,展望第三季,全球股債市仍將充滿各種機會與威脅,但隨著美國次貸風暴逐漸消退,風險性資產將持續獲得資金回流,全球股市價值面優勢已再度浮現,因此第三季可說是投資人大展身手、及積極佈局的最好時機點。建議穩健與積極型投資人可增加高風險資產比重,分別將股市投資比重提高至60%與70%,搭配債券配置降低波動風險,並因應市場趨勢變化作出彈性調整;針對保守型投資人則建議維持原有配置,採取股債四六比重。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展望後市,積極的投資人可挑選單一國家基金或新興區域股票型基金是適合納入選擇的類型,當然,透過分批逢低單筆進場,也是合適的投資策略。另外,若有投資人有意單筆投資,又擔心部份市場漲高的風險,可以留意到有些市場其實在價位上仍然位處低檔,基本面卻出現改善契機,正逐漸展現其投資魅力,其中為投資人精選了3T市場-台灣 (Taiwan)、泰國 (Thailand)及科技(Technology),都有機會成為長線投資新主流。

 
======================下一則====================== 
 
太陽能產業 將掀整併潮
2008.06.03【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倫敦二日電】
 
金融時報報導,太陽能產業正面臨價格暴跌的危機,可能使這個前景看好的再生能源領域重新洗牌。不過產業分析師與官員認為,價格重挫有助於推廣太陽能技術,進而帶動整體銷售。
 
太陽能板產能激增,市場將首度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外界預期價格可能重挫。此外,關鍵市場的政府對太陽能科技的補貼政策不明,也會影響價格。
 
Ambrian公司分析師庫柏表示,全球太陽能模組去年的產能僅3GW(10億瓦),估計2010年時將成長到15億至20GW,且多數由中國貢獻。屆時太陽能組件的價格,將從目前的每瓦3.8美元降至1.4美元,太陽能產業半年內可能掀起整併風潮,使小公司淪為大企業的犧牲品。
 
不過庫柏認為,價格便宜也有好處,因為太陽能組件的高生產成本,向來是阻礙銷售成長的原因。近年來矽供應短缺,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Lux研究公司預估,未來五年太陽能產業的整體營收將激增逾三倍至710億美元,但毛利則會下滑。
 
新能源財務公司(New Energy Finance)資深合夥人崔斯(Jenny Chase)說,已開發國家補貼的太陽能模組市場,規模擴張的速度不如產量,「我們預期2009年下半年會出現產能過剩,模組產量將因此倍增,但接受政府補貼的市場並未同步擴張。」
 
德國的太陽能市場規模居全球之冠,負責供應全世界近半數需求,但德國已打算明年起減少7%的補貼額。花旗分析師阿庫里說:「補貼減少與供應壓力,將帶來雙重衝擊。」
 
專精替代能源的Chrysalix創投公司總經理麥加利(Richard MacKellar)認為,這種情況不會損害太陽能的長期展望,但可能造成市場短期大幅波動。
 
======================下一則====================== 
 
德削減補貼太陽能 業界罩烏雲
2008.06.03【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彭博資訊二日電】
 
德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市場,太陽能業產值達88億美元,德國太陽能之所以能蓬勃發展,全仰賴政府提供補貼,但現在德國政府正大幅削減補貼,恐衝擊太陽能產業。
 
德國家庭與企業每生產1度太陽能,最高可獲政府補貼47歐分(0.74美元)。47歐分是一般電費的兩倍,足夠運轉吸塵器60分鐘。西班牙和法國正仿效德國的做法,以推廣清潔能源,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並減少排放造成全球暖化的廢氣。
 
近九年的價格補貼已使德國躍居最大的太陽能板市場,有17家太陽能公司掛牌交易,員工約4萬人,比2000年多13倍。Q電池公司(Q Cells)與全球太陽能(Solarworld)等業者認為政府削減補貼將傷害獲利,並阻礙太陽能技術發展。
 
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Q電池執行長米爾納(Anton Milner)說:「這將對利潤構成龐大壓力,很多規模較小的德國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政府現在就提議削減補貼,顯然太早。」
 
據總部位在柏林的太陽能經濟聯邦協會(Bundesverband Solarwirtschaft)的資料,德國已設置約150萬套太陽能系統,包括50萬具太陽光電模組。該協會會長庫爾尼西(Carsten Koernig)說,雖然德國因地處北歐陽光較少,但太陽具備生產四分之一德國所需電力的潛力。
 
九年前德國每度太陽能可補貼1歐元,並從當時起逐年減少5%的補貼,以刺激產業控制支出,並改善效率。德國環境部提議將明年的削減幅度擴大至9.1%,有些國會議員甚至要求減少30%的補貼。再生能源遊說團體說,德國政府最快可能在本周做出決定。
 
柏林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DIW)首席能源經濟學家坎菲爾特(Claudia Kemfert)說:「德國消費者每年多支付50億歐元補貼再生能源,所以降低補貼很有道理,這將使業者承擔更多降低成本的壓力。」
 

======================下一則====================== 
 
太陽能產能提高 價格下滑
2008.06.03【聯合報╱編譯莊雅婷/報導】
 
油價飆漲讓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受到重視,但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太陽能產業因產能提高,正面臨價格暴跌的危機,可能使這個前景看好的再生能源領域邁入市場重整。
 
不過產業分析師與官員說,價格重挫可望加速產業整合,毛利率下滑,有助於提升整體產能。
 
太陽能板的製造產能大幅提高,是導致外界預期價格下滑的原因之一。這也可能使市場多年來首度出現供給超越需求的情形。此外,關鍵市場的政府對太陽能科技補貼額度不明,是影響價格的另一個因素。
 
Ambrian公司分析師庫柏表示,全球太陽能模組產能未來將激增,去年產能僅有30億瓦,估計到2010年將成長到150億至200億瓦,且多數由中國貢獻。
 
他還指出,2010年太陽能組件價格將從目前每瓦3.8美元降至1.4美元,未來半年內可望帶動太陽能產業出現大吃小整併風潮。
 
不過庫柏認為,價格便宜也能帶來好處,因為太陽能組件的高生產成本向來是阻礙銷售成長的原因。Lux研究公司預估,未來五年太陽能產業的總營收將激增超過三倍,成長至710億美元,但毛利則會下滑。
 
新能源財務公司(New Energy Finance)資深合夥人崔斯(Jenny Chase)說,已開發國家補貼的太陽能模組市場,規模擴張速度不如產量,「我們預期2009下半年將出現產能過剩,模組產量將倍增,但獲政府補貼的市場並未同步擴張。」
 
======================下一則====================== 
 
強制減碳法案 美參院審查
2008.06.03【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華盛頓二日電】
 
美國參議院2日將開始審查一項強制實施減少碳排放量法案。該案將規定電廠、煉油廠、工廠以及交通業者,須在2050年以前將二氧化碳和其他所謂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70%。由於支持陣營無法獲得排除阻撓議事威脅所需的60票,這項法案在參院過關的機率極低。
 
聯合國科學小組去年表示,世界需在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至85%,以阻止或至少減輕氣候變化的傷害。共和、民主兩黨參議員顯然渴望辯論全球暖化議題,雙方都準備在本周稍後提出一些強化或削弱法案的修正案。
 
共和黨參議員希望討論重點放在對經濟的可能衝擊,預測此法案若通過將導致電力、汽油、天然氣,以及取暖燃油等價格高漲。另一方面,支持法案的民主黨議員試圖弱化成本問題,將提案每年通過數百億美元,協助民眾支付能源帳單、減輕碳密集產業的痛苦,以及刺激替代能源的發展。
 
這項法案將對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設上限,有些企業需在公開市場購買排碳權以符合排放上限,有些可能出售排碳權,因為他們的排放量低於上限。
 
支持陣營說,未來近40年間排碳權的營收估計有6.7兆美元,將用以並協助民眾支付能源帳單,幫助企業轉型或生產替代能源。加州民主參議員巴克瑟說,這項法案「將提供我們資源協助消費者支付能源帳單,不用增加聯邦赤字。」
 
這項法案將規定,在2020年以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須比2005年的水準18%,在2050年以前要減少70%,但未涵蓋有些排放來源,因此美國減排量將為三分之二。
 
======================下一則====================== 
 
亞洲二次經濟奇蹟 恐幻滅
2008.06.03【經濟日報╱編譯 林聰毅】
 
首次亞洲經濟奇蹟以貨幣劇貶收場,第二次經濟奇蹟可能會因物價飆漲而落幕,因為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在這場通膨大戰中敗下陣來,經濟泡沫爆破的風險升高。
 
從北京到曼谷,亞洲各國央行企盼全球經濟減緩抑制物價走高的希望正逐漸落空。雖然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需求減弱,但不斷增強的國內消費取而代之,推高亞洲的通膨率至26%。
 
彭博資訊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泰國、菲律賓,以及至少其他八個亞洲經濟體的基準利率低於通膨率,導致實質利率轉為負數,風險在於物價可能加速扶搖直上,造成經濟過熱與泡沫爆破。
 
巴克萊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季哈(Sailesh Jha)說:「除非有解決通膨的具體措施,否則投資人將重新考慮亞洲的成長題材,從而體會到情勢未如表象瑰麗。」「投資人信心將減弱,股票等資產價格將隨資本外流而大幅修正。」
 
泰國央行維持基本利率3.25%幾近一年,通膨率則飆漲至6.2%。中國人民銀行去年12月初宣佈計畫改採「緊縮貨幣政策」,自2007年底迄今主要拆款利率維持在7.47%不變,但通膨率飆升至8.5%,接近12年高點。
 
中國人民銀行決策官員在四川強震後,面臨更嚴峻的情勢,災後重建也增加銀行擴大放款壓力。地震發生前,北京決策官員對升息仍猶豫不決,擔心會破壞其阻止投機性資本流入的努力。經濟學家謝國忠估計,中國的災後重建最終可能需1 兆元人民幣(1,440億美元),對已存在過熱風險的經濟而言,將推升國內需求與增加物價上漲壓力。
 
香港大和總研資深經濟學家凱文.賴(Kevin Lai)表示,各國央行缺乏強勢作為,最終的修正將付出更高的代價。問題越延宕風險就越大,然後將面對冗長且痛苦的泡沫爆破循環。
 
亞洲1980與1990年代初期的經濟榮景,以1997年泰銖急貶劃下句點,引發亞洲其他貨幣貶值的連鎖反應與外資撤離。
 
如今,亞洲各國政府對於抑制物價漲勢或確保經濟成長,看法分岐。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等國家為避免升息,仰賴價格控制與補助遏止通膨。
 
新加坡滙豐控股資深經濟學家旺德斯佛德(Robert Prior Wandesforde)指出:「決策官員寄望全球成長減緩壓低通膨,但這不可能發生,目前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央行還需加把勁。」2008年前4個月,越南的銀行貸款增加14.7%,去年則激增50%;新加坡4月的貸款較上年同期則上升24.4%。中國1至4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加25.7%。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泰勒(John Taylor)說,不僅亞洲經濟體的利率低於通膨,世界各國央行制定的短期利率平均升幅也落後物價漲幅,「違背了重要貨幣法則」。
 
惠譽公司的研究報告說,物價上漲危及新興市場的信用評等。報告還說,在金磚四國的經濟體中,俄羅斯最容易受到影響,金磚四國還包括巴西、中國與印度;在亞洲,越南與斯里蘭卡也列名前10大風險國。(彭博資訊)
 
======================下一則====================== 
 
金管會:海外金融投資 最快一個月放寬
2008.06.03【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立法院上午進行行政院施政總質詢,行政院長劉兆玄上午表示,馬蕭政見,都會變為政策,但變為政策,牽涉優先順序和預算配合,6月中會全部定案,需要微調的,那時候都會顯現出來,盡可能落實執行,一些和預算無關的,如法令鬆綁問題,會優先處理,盡可能在半年內做到。
 
有關外界關注的放寬海外金融商品在台灣發行、放寬投資海外金融商品限制,以及允許外資來台投資股票,乃至陸資來台投資等等,金管會主委胡勝正上午表示,這部分牽涉到和香港、大陸的金融監管問題,目前彼此間溝通管道順暢,預計間接投資方面,最快一個月內就可以成行。
 
此外,海基、海協兩會將在6月中復談,但是政府目前除承諾協商週末包機、陸客來台事項,並表示不會跳票外,卻未提及影響甚鉅的貨運包機。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上午表示,貨運包機是不是能在7月就完成,涉及的情況比較複雜,尤其油價上漲後,讓問題有點困難度,這個困難度,是兩方(兩岸)都有,但陸委會有信心,這仍是兩岸協商議題的一部份,貨運、客運落實的時間,應該不會相差太遠。
 
至於新政府上任後,台灣地方首長欲赴大陸,一樣遇到不被核准的情況,劉兆玄上午表示,台灣公務員去大陸地區,有既定的許可辦法,那個辦法還是會繼續存在,不過,他會請陸委會立刻針對現行許可辦法重新評估。另外,劉兆玄說,有關到底是要叫「貓熊」還是「熊貓」的問題,他的理解,是叫貓熊,既然兩會恢復協商機制,這個問題也會排到兩會協商裡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