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馬幣升值 外資狂買馬國公債
‧FED是否再降息??→美林:2009年將降息至1%;高盛:兩年內不會升息 → 慘~!!
‧油價飆破126→影響美股 但6月底可能跌至105美元


馬幣升值 外資狂買馬國公債
2008.05.10【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社周五報導,在商品貿易出口擴大經常帳盈餘,與馬幣匯價持續走高的投資誘因吸引下,包括富蘭克林坦伯頓、太平洋投資管理(Pimco)與道富等外資投資基金,近來全面加碼馬來西亞政府公債,其中坦伯頓光是今年第一季的加碼幅度就高達1倍。
 
報導指出,根據馬來西亞央行的最新資料顯示,外國投資人今年2月共加碼15%的馬來西亞政府公債,總持有部位並來到1072億馬幣(3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根據匯豐的亞洲債券指數,今年迄今馬來西亞債券投資報酬率有2.2%,印尼債券與菲律賓債券的投資報酬率則分別為負的8.9%與負的6.1%;若加上6%的馬幣升值幅度,以美元計價的馬來西亞政府公債投資人去年享有9.7%的投報率。
 
坦伯頓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哈森斯塔指出:「馬來西亞強勁的經濟基本面使馬幣資產極具投資吸引力,我們認為在軟性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下,該國保持經常帳盈餘不是問題。」
 
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今年第一季將馬來西亞政府公債3年期券的持股加碼1倍,持有比例增加到0.8%,道富投資公司則加碼分別於2010、2012與2016年到期的政府公債。
 
馬來西亞經常帳盈餘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已由2002年的8.4%,上揚至2007年的15.5%。馬來西亞為全球第二大棕櫚油出口國,也是亞洲地區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受到國際商品需求強勁的帶動,馬幣兌美元匯價過去3年來大漲21%。
 
馬幣周五收在3.1960元兌一美元,強勁升值了0.7%,創近1個月來單日最大漲幅。此外,馬來西亞政府公債今年來殖利率全面下跌,跌幅介於4到28個基本點之間。
 
======================下一則====================== 
 
油價飆破126 美股周線下挫
2008.05.10【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美元兌歐元匯價下滑,促使更多投資人轉進商品市場避險,油價9日飆破每桶126美元,美股則因更多金融利空的衝擊,出現一個月來首見的單周行情下跌。
 
歐洲央行(ECB)宣布維持利率在六年來高峰,堅持打擊通貨膨脹的信念後,美元匯價9日下滑0.6%,跌到1.5483美元兌1歐元。
 
紐約商業交易所的6月輕原油期貨9日最高飆到126.27美元的天價,最後以每桶125.96美元作收,比前一天上漲2.27美元或1.8%,是有史來最高的收盤水準。倫敦ICE市場的6月布侖特期貨也攀升2.56美元或2.1%,以每桶125.40美元的空前新高收盤。
 
另方面,全球最大保險集團AIG公司9日宣布,第一季虧損高達78.1億美元,公司必須籌資125億美元,以彌補資產減值的衝擊。AIG股價收盤時重挫8.8%,並帶動紐約股市下挫。
 
道瓊工業股價指數9日下滑120.9點或0.9%,以12,745.88點作收。史坦普500股價指數下跌0.7%,收在1,388.28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5.72點或0.23%,收在2,445.52點。全周而言,三大股市跌幅分別是道瓊2.39%、史坦普1.81%、那斯達克1.27%。
 
======================下一則====================== 
 
《華爾街日報》:油價年底破百美元
高油價逼迫消費者省油 6月底跌至105美元
2008.05.10【蘋果日報╱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飆上每桶125.4美元新高,不過經濟學家和能源業者卻普遍認為,高油價將逼迫民眾改變生活方式以節省用油,年底前油價將下滑到每桶100美元以下。
 
根據《華爾街日報》公布的最新市調顯示,高達53%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6月油價會降到每桶105美元左右,而且年底可望滑落到每桶93美元,跌破100美元的關卡。會計公司KPMG也針對美國的能源業者進行同樣的調查,在372位受訪者當中,高達53%認為油價年底會跌破每桶100美元關卡。
 
年底油價重回百元內
KPMG全球能源研究所總監Bill Kimble指出,受訪的能源業者相信,一旦油價達每桶120美元,民眾會感受到相當大的通膨壓力,尤其在燃油支出上,因此他們會改變生活方式來節省用油,市場需求減少的同時,油價就會開始下滑。
 
儘管油價年底可能將跌破100美元整數關卡,多數經濟學家仍認為,能源與食品價格漲多後,短期波動無可避免,但是長期來看多頭格局不會改變。
 
《華爾街日報》市調指出,推升全球糧價和油價的關鍵在於實質的市場需求,而非由於投機買盤,51%受訪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和印度需求大幅增加是能源價格飛漲的主因。同時有41%的人認為,在糧價變動方面,需求也是最大因素。KPMG調查中,約1/3的受訪業者認為,油價到2010年將達到另一個高峰。
 
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曾指稱油價飆漲是投機買盤所致,但是在《華爾街日報》的調查中,僅11%持相同看法。Mesirow Financial經濟學家Diane Swonk認為,原物料市場成市場資金尋求高報酬天堂,價格飆漲和實際市場需求有頗大的差距。
 
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認為,油價上漲非短期趨勢,因為過去40多年來全球並沒有發現重大的新油田。在新興市場需求推升下,油價還會超過150美元,甚至是200美元。
 
農業未來波動最劇烈
不過羅傑斯現在最看好的投資獲利市場不是原油,而是農產品和黃金。羅傑斯表示,農業是未來10~15年全球成長最劇烈的產業,因此傳統的農業銀行,像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合作銀行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現在可以揚眉吐氣了」。
 
近來由於輸出短缺,包括大麥、稻米、玉米和黃豆的價格攀升到歷來最高。
 
受到潮濕天氣會將延遲美國農民栽種時間,影響產量市場預期刺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昨再創下每浦式耳6.38美元歷史新高價。
 
黃豆期貨價已連漲3天,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第3大黃豆輸出國阿根廷,農民扣留了3000萬噸以上的大豆,抗議政府的出口稅政策。如果農民的罷工繼續延續下去,在供給大幅縮減的情況,黃豆價格漲勢可期。
 
油價、農產品價格飆升下,追蹤19種主要原物料價格的路透CRB 商品指數,今年來已經上漲17%。
 
======================下一則====================== 
 
連5天飆新高 油價升破126美元
2008.05.11【工商時報/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美元對歐元匯率突然重挫,促使資金湧進原物料市場避險,導致紐約油價上周五漲破每桶126美元,締造連續五天創新高的紀錄。專家表示,油價可能上看150到200美元一桶。
 
由於有跡象顯示,歐洲央行將繼續維持利率於6年高點,以壓低通貨膨脹,因此推升歐元走高。而奈及利亞受到罷工以及輸油設備遭到攻擊的影響,產油量於4月跌到10年來的最低點,也增添油價走高動力。
 
策略性能源與經濟研究公司總裁林區指出,在美元疲軟與金融部門表現奇差無比下,石油變成資金避風港。他表示,令人擔憂的地緣政治問題,像是奈及利亞與委內瑞拉的緊張情勢,都造成油價續創新高。
 
美國6月輕甜原油期貨上周五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大漲2.27美元或1.8%,以125.96美元創收盤新高後,並在接下來的電子交易中突破126美元大關,來到126.27美元一桶。
 
本周油價累漲8.3%,是一年多來的最大單周漲幅。而原油期貨價格則已漲到過去的兩倍以上。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主席凱里爾已在華府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如果美元繼續對其他貨幣貶值,油價可能會漲到200美元一桶。
 
自去年9月18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開啟降息循環以減輕美國金融市場動盪並避免經濟落入衰退以來,美元迄今貶值了9.6%。而在聯準會七度降息的同時,歐洲央行卻對歐元區利率按兵不動。
 
在周五紐約匯市的表現,美元匯率從周四的1.5404兌1歐元,下跌至1.5480兌1歐元。
 
高盛集團分析師穆爾提日前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油價在未來6到24個月內漲到150到200美元一桶可能性已升高。穆爾提首次預告油價將進入「超級飆漲期(super spike)」是在2005年3月,當時他預測油價到2009年將在50到150美元間交易。
 
======================下一則====================== 
 
高油價 帶動新投資商機
2008.05.11【經濟日報╱永豐投信】
 
繼高盛證券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也認為,全球原油未來需求有增無減,近期屢創新高的油價將繼續攀升,四年內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的水準。永豐投信(原大華投信)認為,不論200美元的油價預估數據是否精確,依目前供給愈趨緊繃,加上生質燃料進展受阻,期盼未來油價漲勢減緩,甚至明顯回落並不切實際。
 
依加拿大帝國商銀分析,過去以來IEA習慣將天然氣納入全球整體能源產出範圍內,因此並不足以完全反映市場實際運作。在剔除天然氣後,當前原油市場實際的供給狀況比想像中嚴峻。在此基礎下,未來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空間存在。根據CIBC的評估,當前的原油價格在四年內可望翻漲一倍,因此以目前每桶百元左右的水準,到2010年即可能見到200美元的價位出現。
 
永豐投信指出,當前市場上可能推高油價的因素,包括需求上揚、產量縮減、美元走軟、通膨增溫及地緣政治所引發的供應安全等幾乎都同時存在。至於各界所認為美國景氣下滑其背後真正原因來自於房地產泡沫化,與高油價並無直接關聯,因此對壓抑油價走低的效果並不明顯。
 
但縱使美國景氣趨緩引發對原油需求的微幅縮減,仍會被新興市場強勁的需求所填滿。此外,近期「替代能源」所引發的國際糧缺、糧價飆漲爭議也愈演愈烈,也迫使之前各界期待「生質燃料」平抑油價的美夢因而落空。
 
永豐投信分析,因應生產燃料的作物興起,如玉米、甘蔗、油菜及棕櫚等,導致肥料、水等資源轉作他用,全球食糧供應出現不足,直接造成農產品價格上揚的問題,由於短期內,國際社會應當還找不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式,來解決生質燃料生產與食糧價格的攀升,在填飽肚子與平抑能源價格間,恐怕還是得優先考慮前者才是。
 
目前包括高盛、加拿大帝國商銀等研究機構,以及著名能源分析師、經濟學家都競相認為,「在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前,國際社會可能已先行來到每桶200美元的天價」,換言之,百美元以上的油價將是中、長期市場常態。對聰明的投資人而言,與其被動承受高油價帶來痛苦,不如主動出擊,跟隨潮流發展,找尋高油價的商機,即包括原油本身的商品市場,及資源類股相關投資。
 
======================下一則====================== 
 
高盛︰兩年內不會升息
2008.05.11〔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綜合10日外電報導〕
 
高盛分析師預估,金融機構在次貸風暴中的損失金額可能高達5,000億美元,而美國在實施振興經濟方案後,經濟活動將短暫復甦,隨後重新放緩,因此聯準會今明兩年都不會升息。
 
高盛美國首席分析師哈特留斯表示,儘管近來股市回軟,自聯準會3月中旬安排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後,很多金融市場指標已經恢復,但整體的次貸損失金額可能比原先預估的要高。
 
哈特留斯表示:「房市過度供應的情況依舊,房價下滑的幅度比其他國家要深,目前的貸款與估價比前幾波經濟衰退要高,美國房市、信用市場和整體經濟最終都要進行痛苦的調整。」
 
高盛表示,即使這場風暴的衝擊程度溫和,若這場風暴導致高度槓桿金融機構在股市的流通資本減少,也可能造成多重的效應。
 
哈特留斯表示,儘管金融機構的槓桿損失驚人,美國當前經濟展望確有些許樂觀,因股市賣壓減輕或投資人大買跌價的資產,將會支撐資產價格,進而拉低金融機構的財務槓桿,使其財務報表改善,進一步吸引投資人購買。
 
但哈特留斯表示,由於次級房貸遲繳的案件節節高升,而且也波及到包括主要房貸在內的其他房貸市場,這是高盛預估實施振興經濟方案後,經濟活動將短暫復甦,隨後又重新放緩的原因。
 
哈特留斯表示:「我們因此相信,聯準會這段時間將不會升息,若房市情況惡化的話,還可能面臨降息的壓力。」
 
======================下一則====================== 
 
美林︰明年將降息至1%
2008.05.11〔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美國Fed(聯邦準備理事會)暗示短期間內將不再降息,但根據美林證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由於金融問題對於美國經濟衰退的危機仍在,預估Fed仍將再採取降息措施,估計到2009年,利率將調降至1%的低點水位。
 
美國Fed在4月30日,宣布調降聯邦基金利率一碼,成為2.0%,這也是去年9月以來,八個月期間內的第七度降息,總降幅3.25個百分點。針對Fed會後聲明措辭,市場人士多解讀此波降息將告一段落而接近尾聲,加上最近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平穩,也促進國際美元走強。
 
對此,美林證券指出,雖然美國經濟似乎有出現好轉,但次級房貸風暴所帶來的信用危機並未消除,這將減緩今年經濟成長力道,預估美國2008年全年成長率僅1.0%,明顯低於去年的2.2%。
 
而且,這還不是最差情況,根據美林證券預測,美國經濟成長率明年將進一步放緩至0.5%,顯示經濟成長減緩的壓力仍在,也還沒有落底。
 
「Fed短時間若沒有採取降息動作,並不代表降息週期已經結束。」美林證券認為,Fed未來將調降利率,來刺激美國景氣表現,預估在2009年,利率甚至可能調降至1%。
 
在亞洲方面,美林證券指出,由於此地區通貨膨脹問題日益擴大,物價上揚壓力沉重,因此,各國央行已經紛紛採取措施,尤其是藉由對美元升值,來減緩輸入型通膨造成的衝擊,這也使得今年亞洲主要貨幣匯率,會維持一定強度的走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