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國際油價130美元→美15大城普通無鉛汽油每加侖已超越四美元
‧通膨→歐美股市重摔 印度政府干預政策恐傷未來成長;錫價→將成LME最貴金屬
 

國際油價 直逼130美元
2008.05.21【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由於期貨價格顯示國際油價將保持長期漲勢,市場擔心全球原油供應吃緊,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20日首度突破每桶129美元關卡,直逼每桶130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堅持無意增產,美國能源投資基金經理皮肯斯在接受訪問時說,全球原油供應成長速度遠低於需求成長速度,國際油價年內將會衝到每桶150美元。而在同一天,瑞士信貸和興業銀行也不約而同的調高對今年原油價格的預估,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應聲上漲。
 
紐約市場油價盤中最高達到每桶129.60美元,收盤時,6月份交貨的輕原油上漲2.02美元,收於每桶129.07美元,刷新原油期貨自1983年開始交易以來的最高收盤紀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北海布侖特原油每桶也上漲2.78美元,收於127.84美元。
 
======================下一則====================== 
 
油價飆漲 每加侖四美元汽油在美國日益普遍
2008.05.21【中央社】
 
由於市場擔憂國際原油供應,以及美元再度呈現疲軟,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今天繼續攀升二點零二美元,來到每桶一百二十九點七美元,直逼一百三十美元大關,這就加速促成愈來愈多的美國城市的加油站掛出普通無鉛汽油每加侖四美元的歷史新高。
據美國汽車協會針對十萬個加油站所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美截至十九日為止,至少有十五個大城市的普通無鉛汽油每加侖已超越四美元。
 
這十五個城市包括芝加哥、紐約的長島、加州舊金山、聖巴巴拉、聖地牙哥,以及洛杉磯地區的多數衛星城市,而康乃狄克州的橋港更是衝破四點一美元的價位。
 
僅是七天以前,全美各地的平均油價每加侖尚停留在三點七九一美元,加州也勉強維持在較高的三點九五一美元。
 
為了因應每加侖四美元的油價已經成為事實,許多駕車人現在是強迫自己改變隨意開車上路的習慣,儘量減少出門。
 
======================下一則====================== 
 
外資匯入 新台幣兌美元升8.5分收30.499
2008.05.21【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
 
今天美元走弱,台北外匯市場因外資匯入,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折幅擴大,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下午四時匯市收盤新台幣兌美元匯價30.499元,升值8.5分,台北及元太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19.15億美元。
 
國際匯市方面,紐約原油價格創下每桶逾129美元的歷史新高,使得美元對歐元貶值,並對大部份其他主要貨幣走弱,台北外匯市場下午四時收盤,1歐元兌1.5721美元,1美元兌103.34日圓、兌1043.00韓元。
 
匯銀人士指出,今天台股下跌,外資賣超台股新台幣122億元,台北匯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盤初在平盤下整理;但隨著外資持續匯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破30.5元,尾盤央行阻升,新台幣升值8.5分作收。
 
另外,由於國際美元走弱,亞洲貨幣普遍升值,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折幅擴大,新台幣一個月NDF達折幅達1角,顯示海外法人仍看升新台幣。
 
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天開30.600元,盤中最高30.431元,最低30.624元,終場收30.499元,升值8.5分,成交量14.94億美元。
 
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天開30.570元,盤中最高30.435元,最低30.600元,終場收30.483元,升值9.7 分,成交量4.21億美元。
 
======================下一則====================== 
 
通膨巨獸變大 歐美股市重摔
2008.05.21【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日電】
 
美國4月核心躉售物價意外上揚,德國4月躉售物價也顯示通膨加速。美股20日開盤應聲大跌,道瓊工業股價指數一度重挫逾200點,歐洲股市跌幅介於1.5%到2.4%。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ECB)有可能被迫在近期升息,也造成美元兌歐元匯價貶值1%。
 
美國勞工部20日公布,4月躉售物價指數(PPI)上揚0.2%,換算成年率為6.5%增幅,低於3月的6.7%。不含食品與能源的核心PPI上揚0.4%,是分析師預估0.2%的兩倍,比去年同期上揚3%,創1991年12月以來最大增幅。
 
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德國,4月躉售物價指數意外大漲1.1%,是分析師預估的兩倍,換算成通膨年率為5.2%。
 
分析師表示,通膨上揚的壓力可能侵蝕廠商獲利,加上銀行可能必須提列更多資產減值與信用損失,引發美股20日開盤大跌。道瓊工業指數重挫206點至12,821點,跌幅1.5%,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83%至1,414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1.1%至2,489點。
 
德國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所長法蘭茲(Wolfgang Franz)說,儘管調查顯示5月德國投資人信心低迷,他認為歐洲央行很快就要升息。歐元兌美元匯價20日紐約早盤突破1.56美元價位,從前市的1.5511美元最多漲至1.5673美元,勁揚1.05%。
 
躉售物價是生產者支付的物價,也是通膨的領先指標。美國躉售物價今年來平均以8.5%的速度上揚,核心增幅也高達5.2%,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1%。廠商可能提高售價以支應成本。聯準會將需擔心即便在經濟不振的情況之下,物價仍可能加速上揚。
 
歐元今年來對美元升值6.7%,讓進口物價變得便宜,緩和掉部分原物料上漲的壓力。但德國躉售物價自去年夏季以來急速增溫,今年以來的增幅年率都在3%以上。
 
美國4月整體躉售物價拜能源價格下滑之賜,增幅沒有像核心躉售物價那樣加速。但原油價格本月持續上漲,可能使美國通膨升溫。
 
======================下一則====================== 
 
錫價飆 將成LME最貴金屬
2008.05.21【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道瓊社倫敦二十日電】
 
由於市場預測工業用金屬錫今年供不應求,錫價期貨上周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漲勢凌厲,刷新每公噸25,300美元的歷史高價。如果錫價持續走高,可能取代鎳成為LME最貴的金屬。
 
錫通常用來焊接像電腦及手機的零件,LME三個月錫期貨價格20日盤中跌回約每公噸24,000美元,但後市仍然看漲。巴克萊資本公司預測,錫價下月可望攀至27,000美元,理由是業界專家ITRI公司預測今年錫供應將短缺1.2萬公噸。
 
法國興業銀行也認為,錫將是最後一種大漲的基本金屬,但估計的短缺略少,約在5,000到1萬公噸之間。標旗銀行(Standard Bank)金屬分析師衛斯蓋特說:「錫可能很快登上LME最貴金屬的寶座。」
 
焊接工業的錫占全球消耗量的32%,成本升高可能拖延業界轉型到無鉛焊接的過程。總部在杜拜的焊料製造商Falcon金屬公司經理邁可說,公司被迫以鉛代錫,以減少焊接錫的用量,從占焊料的40%降到25%到30%。
 
錫價雖可能再創新高,但行情也許難以持久。衛斯蓋特比較目前的錫價、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和歷史紀錄,發現2004年庫存不足3,000公噸時,錫價盤旋於8,000美元,但現在庫存是2004年最低時的兩倍,價格卻暴漲超過三倍。
 
ITRI首席分析師凱托說:「目前鍚價跑在基本面之前,投資基金是價格上揚的推手,短期內很可能再往上飆。」
 
======================下一則====================== 
 
波灣產油國 計畫進口煤
2008.05.20【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油價漲勢不斷,竟然迫使波斯灣產油國計畫進口煤炭;天然氣奇缺已迫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部分酋長國積極尋找替代能源。別驚奇,這種相當於賣砂給沙烏地阿拉伯的角色錯置現象,已在現實世界發生。
 
阿聯大公國的天然氣儲量豐富,但這些天然氣大部分必須用來注入油井,以維持油井壓力,改善原油輸出,而且當地方電力需求負荷達於尖峰時,天然氣也必須轉至發電廠發電。當原油飆漲至每桶超過125美元,將天然氣注入油井或發電,對波灣產油國而言,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倫敦泰晤士報19日報導,阿布達比正與法國公用事業「蘇伊士公司」洽商一項核能計畫。煤炭由於成本低,發電廠建設速度快,已經成為避免電力不足的現成工具。部分主要的石油出口國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它們必須仰賴煤炭出口國,例如南非。
 
阿布達比的國營塔卡能源公司打算購進一座預計斥資5億英鎊(台幣300億)興建的火力發電廠半數持股;杜拜水電局希望今年展開一項潔淨燃煤發電計畫;阿曼的「水電採購公司」去年12月表示,一座規畫中的70萬瓩發電及海水淡化廠可能必須改以煤炭發電,取代原訂的天然氣。
 
劇變是因為波灣國家開始感受化石燃料成本有增無減下的沈重負擔有以致之。
 
今年3月,杜拜採用新的電價政策,提高用電大戶的費率,適用對象包括外商、外僑與外資企業,不含大公國的企業。
 
======================下一則====================== 
 
印度抗通膨 自由化煞車
2008.05.21【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新德里十九日電】
 
5月初,印度通貨膨脹率升到三年半新高,達到7.83%,促使印度共產黨領袖葉秋里提出一個讓市場經濟學家膽戰心驚的建議--暫停25種商品的期貨交易,因為期貨交易是物價飛漲的成因之一
 
半年前,誰也不會太重視葉秋里的驚人之談,但因印度明年要舉行大選,由國大黨領導的執政統一進步聯盟,愈來愈難以抵抗四個左派政黨的壓力,這四個黨沒有參加聯合政府、卻提供政府迫切需要的支持。
 
批評者認為國大黨對通貨膨脹問題,採取自然反應,直覺的採用干預市場的方式應付,等於變相為自由化政策踩煞車。
 
一個月以來,國大黨領導的政府繼禁止小麥和稻米期貨交易後,又停止黃豆油、鷹嘴豆、馬鈴薯和天然橡膠四種商品的期貨交易。
 
上個月報紙刊出總理辛哈「道德」勸說鋼鐵廠商降價的照片;政府也努力用各種方法,干預水泥、食品、燃料和其他物資的價格。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阿里說:「印度的作法使問題進一步惡化,政府先是限制出口,現在又限制期貨交易,長期而言,這會傷害政府。」穆迪本周也表示,這種措施短期可以略微阻止物價波動,長期卻可能傷害未來成長或通貨膨脹力量、增加政府己嫌龐大的債務負擔。
 
因為印度有4億人每天生活費用不到1美元,沒有人會指責國大黨對通膨敏感。不過物價問題已經變成主要反對黨人民黨攻擊政府的利器,1998年到2004年執政的人民黨說,物價飛漲是政府「最大的失敗」。
 
共產黨也殺氣騰騰,上周就為物價問題,指責中央政府官員。
 
駐孟買高盛公司經濟學家波達說,要控制通膨,印度準備銀行必須提高目前實質為零的利率。這種利率配合燃料補貼、豁免農業貸款與免稅,表示印度財政紀律鬆弛,成為通貨膨脹環境中的另一種風險。
 
同時比較長期的政策可以藉著創造新產能,例如,推動零售部門自由化或投資鄉村基礎建設,以便減少作物浪費,可能有助於抑制物價,但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卻進展緩慢。
 
還好大自然可能幫印度一臂之力,因為氣象學家預測今年天氣良好,小麥應可豐收,可能造成小麥降價。波達說:「政府缺少長期解決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