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四川7.8強震→中、港股短空
‧印度股市 金磚四國吊車尾→逢高先獲利出場(看法兩極)
‧新興歐洲有起色→下檔風險有限


強震過後 中、港股恐受衝擊
2008.05.13〔自由時報/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
 
中國四川昨天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震撼半個亞洲,消息傳出後,滬深300指數最後半小時就震掉50點。至於今天中、港股表現,國內基金經理人認為,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延緩買盤進場意願。建議大中華基金投資人不妨先觀察後續狀況再說。
 
買盤進場意願恐延緩
過去經驗顯示,嚴重的天災往往也會衝擊股市表現。對照台灣在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台股在地震後連續四天暫停交易,一開盤就連兩個交易日下跌,跌幅約5%,一直到恢復交易的第三個交易日,台股才回穩。
 
中國四川昨天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8地震,消息傳出後,滬深300指數立即反映,最後半小時的交易時間就震掉50點。不少大中華基金投資人也開始擔心,強震過後是否立即衝擊今天中、港股表現?
 
摩根富林明JF龍揚基金經理人魏如宏表示,中國四川發生強震,目前對基礎建設受損情形及人員傷亡數量,都還無法確切估計,不過,投資人信心受影響,中股受地震拖累下跌的可能性很高,甚至延緩買盤進場的意願。現在看來,主要受創地區似乎都集中在四川,股市修正幅度仍得視實際災情而定。
 
魏如宏認為,對中國股市來說,地震只是短期影響因子,長期來看,中國通膨是否能受到控制,才是觀察重點。
 
四川非工業重鎮
匯豐金磚動力經理人高仰遠認為,四川不是工業重鎮,主要是農業及觀光地區,並沒有大型工廠公司,地震影響程度應該有限。至於對今天中股影響狀況,得看災情訊息揭露透明度而定,若訊息不透明,投資人較有疑慮,股市影響較大;但若確定對經濟衝擊小,中股應會呈現震盪格局。
 
凱基大中華基金經理人溫瑞文也說,四川發生強震,可能影響今天中股表現,但影響有限。不過,實際衝擊情況還是得看當地設點工廠多少來評估,但畢竟四川的市場總值不大,影響應該沒有雪災來得嚴重。至於大中華基金投資人,也不必太驚慌,不妨先觀察狀況再說。
 
======================下一則====================== 
 
四川強震 陸股短空
2008.05.13 【經濟日報╱記者徐慧君/台北報導】
 
中國四川昨(12)日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投信法人指出,目前中國基礎建設受損及人員傷亡情況無法確切統計,但極可能影響今天開盤後股市的表現,打擊投資人信心,稍微延緩買盤進場意願。目前受損最嚴重的災區集中在四川,至於股市修正幅度需視實際災情而定。
 
此外,由於中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8.5%,高於市場預期的8.2%,中國人民銀行昨天宣布將自5月20日起調高銀行存款準備率,這是中國央行今年第四度升息,將銀行存款準備率由16%上調2碼(0.5個百分點)至16.5%,宣示官方打擊通膨的決心。
 
摩根富林明JF龍揚基金經理人魏如宏指出,昨天滬深300指數收盤小漲26點,但最後半小時交易已受四川地震影響,震掉50點左右,可以預見今天陸股受累地震下跌的可能性極高,畢竟像是中國移動2,000多個基地台因地震受損,通訊不良可能影響投資人信心。
 
對照台灣發生921大地震時,台股之後連續四天暫停交易,再開盤時,連續兩個交易日共下跌約5%,但第三個交易日股市即開始回穩。
 
魏如宏認為,對中國股市來說,地震只是短期影響因子,長期來看,中國通膨是否能受到控制、出口是否受美國拖累,及內需是否能撐起半邊天,是更值得觀察的重點。
 
======================下一則====================== 
 
美降息效應 全球科技股拉滿弓
2008.05.13 【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科技類股第一季表現不如預期,主要是受到美國經濟成長力道將趨緩的影響,不過,美國聯準會持續調降利率,以歷史經驗顯示,科技類股在降息的循環當中,可創造出亮麗的績效,預期美國聯準會降息告一段落後,全球科技類股將重新奮起。
 
根據歷史數據顯示,美國在1995年開始進入成長趨緩期,在寬鬆的利率政策引導下,經濟步入軟著陸,全球股市也由美股帶頭,開啟長達四年的多頭行情。
 
美國聯準會在1995年7月6日開始進入降息循環,直到1999年6月30日重新進入升息循環為止,總共調降利率5碼(1.25%),而同時間MSCI美國科技指數上漲307.37%,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揚87.7%,MSCI歐洲科技指數上漲262.09%,而MSCI世界科技指數也上漲了233.23%,科技類股表現十分亮麗。
 
聯準會FOMC會議去年10月31日宣布降息1碼後,進入降息循環,今年4月暫告一段落。市場因多空分歧而重新震盪整理,由於科技類股指數成分中有65%以上為美國公司,因此科技類股走勢受美國市場影響為大。
 
保德信投信預估,美國總體經濟處於循環中期降溫階段,聯準會降息告一段落後,美股漲勢仍可能再起,科技類股將有機會隨美股走強。
 
此外,市場仍看好資訊科技類股獲利成長,對S&P500資訊科技類股公司今年獲利年成長率的預估為23.7%,遠高於整體S&P 500公司獲利年成長率預估的13.8%,顯示資訊科技類股獲利預估展望仍佳,股價表現將有可能受到獲利成長利多持續超越大盤。
 
保德信投信認為,以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來看,通膨逐漸獲得控制、貨幣政策轉趨寬鬆、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可能的利多政策,市場步入軟著陸的機會不低,值得投資人留意觀察。
 
不過,全球景氣動向仍可能影響科技類股走勢,投資人需留意美國景氣變化以及貨幣政策走向,視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策略。
 
======================下一則====================== 
 
新興亞洲 靠中國吃香喝辣
2008.05.13【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股神巴菲特日前表示,亞洲貨幣升值將影響台海兩地企業收購案,而波克夏公司的重要持股如可口可樂等,已在中國大陸加速布局,國際重量級大師對亞洲企業的重視度大幅提高,尤其關注中國大陸13億人口的新興市場。
 
根據中國大陸2008年前兩個月進口國家前五名,扣除歐盟,包括日本、東協、南國與台灣已占中國大陸進口金額的43.8%,顯市亞洲企業逐鹿中原優勢最高。
 
從中國大陸商務部進口前十名統計資料,各國企業分食中國市場大餅的情況,亞洲以741億美元囊括超過半數的市場;歐盟加上美國僅以318億元、搶占不到18.9%;進一步以成長率來看,以印度對中國大陸進口年成長率達95.8%奪冠。
 
台灣工銀海外投資處經理楊惠元指出,在歐美經濟成長趨緩的大環境下,中國大陸耀眼的經濟成長率吸引全球企業投入,各國股市4月以來的漲幅,似乎與逐鹿中原的成績有關。
 
其中以長期布局中國大陸有成的日本指數反彈10.57%奪冠;亞洲第二金磚印度對中國大陸出口劇增,印度股市反彈也達10.5%,位居第二。同樣積極深耕中國大陸市場的南韓,4月以來指數漲幅也超過7%。
 
楊惠元進一步指出,比鄰中國大陸的亞洲企業,無論地理與人文的優勢均超越歐美國家,過去中國大陸與日本、南韓、台灣及東協等國家,或多或少有切割不斷的歷史淵源;在亞洲企業進軍中國大陸的時候,占有不少優勢,光是地利之便,就比歐美大型企業強上許多。
 
投信業者分析,目前全球百大跨國企業仍然是歐美企業天下,但是亞洲跨國企業光靠中國大陸、印度兩地人口合計超過24億人的廣大市場潛力,未來深具取代歐美,躍上全球企業百強的實力。
 
例如近年來,不少歐美企業前仆後繼收購亞洲企業,即著眼以亞洲企業為跳板,進軍新興亞洲市場。投信業者建議,投資人不妨留意在新興亞洲布局有成的跨國企業,享受未來亞洲市場成長的契機。
 
======================下一則====================== 
 
印股彈跳 逢高先獲利出場
2008.05.13【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印度市場波動加劇。不到3個月,大盤指數一度大跌27%,雖然短線上,自低點已經反彈15%,但法人認為,印度目前仍有3大變數,手中已有獲利的投資人宜逢高減碼,但中長線投資人仍可趁回檔時分批布局。
 
匯豐金磚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印度現正面臨著3大問題,包括通膨、市場資金動能不足,及財政赤字,短線反彈後已出現回檔壓力。不過,由於印度明年即將進行大選,不僅政府政策持續作多,政府也積極面對目前面臨的問題,加上經濟成長態勢仍強,中長線來看,印股仍有表現空間。
 
友邦投顧協理包敏娟則表示,依印度政策發酵與內需發展來看,自去年開始的第11個5年經濟計畫,所投注5千億美元於基礎建設,基本面不乏題材支撐;加上執政黨提出擴張性財政政策,如公務人員加薪與降低個人稅負等,對提振消費均有助益。
 
再者,不少專業券商在印度市場大幅修正後,重新評價企業價值,與陸續調高企業獲利成長預估的激勵下,市場普遍預估印度未來1年的經濟成長率仍在8%以上,企業平均獲利成長可維持在2成以上,長期而言,可望支撐印度經濟成長趨勢。
 
JF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分析則認為,印度企業獲利動能依然強勁,例如近期印度最大行動電話業者巴提電信公司宣布,將與南非最大同業MTN集團討論入資計畫,如果成功,這將是印度歷來最大的海外併購案,也可見其經濟發展雄心。
 
======================下一則====================== 
 
印度工業生產 創6年來新低
2008.05.13【工商時報/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彭博社周一的報導指出,由於印度借款成本創下6年來新高,使得消費者購買汽、機車與其他商品的意願大為降低,連帶也使印度工業生產成長腳步減至2002年來最緩慢的水準。
 
印度政府周一發布報告指出,繼2月成長8.6%之後,3月的工廠、公共事業與礦業產量和一年前比較僅成長3%,是2002年2月來最小漲幅,遠不及經濟學家原先所預期的5.8%。
 
印度物價上漲速度之快是三年多來僅見,使得印度央行難以降息來刺激需求,而今年工業生產可能也僅呈溫和成長。
 
雷曼兄弟駐孟買的經濟學家弗瑪表示:「印度產業正受困於貨幣緊縮、原物料成本居高不下,及國外需求減緩等因素,今年想藉由調降利率以振興內需的空間並不大。
 
該國主計處報告一出,印度股價應聲下跌,公債利率則上揚。
 
印度借款成本創下近六年新高,降低消費者貸款購買汽、機車的意願。本會計年度的汽車銷售僅成長12%,低於上年度的22%,多家汽車公司均表示銷量下滑。印度最大機車廠Hero集團也受到嚴重衝擊,認為「利率有下降的必要。」
 
======================下一則====================== 
 
印度股市 金磚四國吊車尾
2008.05.13【工商時報/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社周一報導指出,印度股市的表現目前在金磚四國中敬陪末座,主因在於印度政府壓制通膨措施損及該國原物料大型製造商的淨利。分析師預期,原物料成本上升恐怕使印度股市票進一步下跌。
 
報導指出,目前印度股票是金磚四國中最便宜的。印度第二大鋼廠印度鋼鐵局(SATL)目前本益比為9,當前股價比起年初縮水了41%。印度第三大水泥廠商Grasim Industries目前股價比起年初短少32%,本益比降至8.5。
 
隨著外國投資人在印度股市的交易變成淨賣出,印度大盤當前本益比相較於年初,下滑33%,減幅比金磚四國其它三國(巴西、俄羅斯、中國)同期間本益比縮水10%至31%為高。
 
印度大盤目前本益比為10.9,在金磚四國中居末,印度的鋼鐵、水泥及其它原物料製造商當前本益比更差,僅有8。
 
雖然印度股市大盤已從3月低檔回升13%,但投資人對印度股市的信心正在消退,因為印度企業所生產的商品比俄羅斯和巴西的少、印度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不若中國、印度欠缺煤、石油、鐵砂促使該國通膨率達3年來新高。
 
ING集團美國子公司之全球成長與國際股權主管藍德茲曼表示,印度股市並無令人感到一定要投資的理由,印度幾無天然資源,加上人口眾多,通膨可能構成問題,而印度政府可能必須為壓制通膨而犧牲經濟成長率。藍德茲曼本月初售罄手上的印度股票後,對金磚四國的投資只限印度以外三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預測,金磚四國中只有印度今年GDP成長率將呈連續兩年減少。
 
從彭博社的數據資料可得出,今年第一季期間,海外基金經理人從印度股市撤資的淨額為30.3億美元,這是有紀錄以來(2000年)印度股市首見外資的季交易呈淨賣出。
 
======================下一則====================== 
 
「印」起來?跌出金磚國? 看法兩極
2008.05.13【中國時報/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社周一報導指出,印度股市目前在大型新興經濟體中敬陪末座,起因印度政府壓制通膨措施損及該國原物料大型製造商的淨利,分析師預期,原物料成本上升恐怕使印度股票進一步下跌。
 
印度第二大鋼廠印度鋼鐵局(SATL)目前本益比為9,當前股價比起年初縮水了41%。印度第三大水泥廠商Grasim Industries目前股價比起年初短少32%,使得本益比降至8.5。
 
隨著外國投資人在印度股市的交易變成淨賣出,印度大盤當前本益比相較於年初,下滑33%,比金磚四國其它三國(巴西、俄羅斯、中國)同期間本益比縮水10%至31%為高。
 
印度大盤目前本益比為10.9,在金磚四國中居末,印度的鋼鐵、水泥及其它原物料製造商當前本益比更差,僅有8。
 
雖然印度大盤已從3月低檔回升13%,但投資人對印度股市的信心正在消退,因為印度企業所生產的商品比俄羅斯和巴西的少、印度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不若中國、印度欠缺煤、石油、鐵砂促使該國通膨率達3年來新高。
 
ING集團位於美國紐約的資產管理子公司之全球成長與國際股權主管藍德茲曼表示,印度股市並無令人感到一定要投資的理由,印度幾無天然資源,加上人口眾多,通膨可能構成問題,而印度政府可能必須為壓制通膨而折損GDP成長率。藍德茲曼本月初售罄手上的印度股票後,對金磚四國的投資只限印度以外三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預測,金磚四國中只有印度今年GDP成長率將呈連續兩年減少。
 
從彭博社的數據資料可得出,今年第一季期間,海外基金經理人從印度股市撤資的淨額為30.3億美元,這是有紀錄以來(2000年)印度股市首見外資的季交易呈淨賣出。印度孟買的Birla太陽生命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帕提爾表示,實在是欠缺使印度股市回檔的動力。
 
但還是有部分投資人看上印度企業股價超低廉。印度最大資金管理公司保德信ICICI資產管理公司、美林在印度的管理子公司等都壓寶印度政府擬在2009年底前花費1兆美元做交通基礎設施,如造路、舖鐵道、蓋機場。
 
======================下一則====================== 
 
新興歐洲股市 下檔風險有限
2008.05.13【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東歐股市近來有回春跡象。今年來跌幅一度達18%的俄羅斯,近期反彈力道增強,跌幅縮減到6%,其他東歐股市如土耳其,也有投資大師開始喊進。法人認為,現階段新興歐洲大盤下檔風險有限,景氣及通膨不確定性已漸反應在股價上,且具落後補漲題材,建議投資人可逐步承接。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馬克墨比爾斯表示,東歐市場長期表現依然看好,其中包括公司治理改善、獲利成長、加入歐盟產生的企業併購及整合效應、國家風險的降低及更健全的總體環境。
 
至於今年來大幅回檔的土耳其股市,馬克墨比爾斯卻認為其長期具有潛力。他認為,土耳其是現階段新興市場中最便宜的股市之一,政治面不確定性已反應在價值面之上。2008年土耳其銀行股預期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分別為8倍及1.8倍,股價相對低廉。
 
馬克墨比爾斯尤其看好土耳其的金融業。他指出,其手續費收入比重及消費性放款普及度依然偏低,顯示銀行產業仍有龐大的發展空間,預期未來5年放款年化成長率將高於25%。只要近期的不確定性陸續反應,預期土股評價面可望逐漸回升。
 
至於有通膨疑慮的俄羅斯是否構成經濟成長的阻力?摩根富林明新興歐洲、中東及非洲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表示,對俄羅斯來說,其本身就是一個農產品、原物料大國,因此商品大多是自給自足,因此儘管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並沒有構成俄羅斯經濟太大的影響。
 
如果擴大到整個新興歐洲來看,白祐夫認為即使美國需求放緩,對新興歐洲經濟衝擊有限。新興歐洲整體出口貿易對象以美國為主的美洲地區則僅約GDP中8%。由此可見,在全球受美次貸牽連隱憂下,以俄羅斯為首的新興歐洲地區,依舊可望維持旺盛的成長動能。
 
======================下一則====================== 
 
保德信》新興市場 逆轉勝
2008.05.12【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美次貸風暴導致全球股市重挫,新興市場自今年第一季向下修正。保德信新趨勢組合基金經理人陳秋婷表示,近期已開發國家的基本面轉佳,新興市場仍持續整理修正,預估下半年後市可期,特別看好新興市場今年消費力道強勁,其消費成長可望有亮眼表現,建議投資人不妨精選良好的投資標的進行佈局。
 
陳秋婷表示,新興市場之表現波動性相較其他市場大,投資人面臨近期回檔震盪,更需重視風險管理並慎選投資標的。以投資區域佈局而言,短期上以台灣、泰國等受通膨影響較低且政治面大選後具題材性的區域為主,中長線則看好巴西、俄羅斯,因兩國同時具備原物料、農產品與內需消費潛力,預估為長期可觀察並逢低佈局的區域;以產業佈局而言,基礎建設、金融及內需相關類股則為中長期可投資的族群。
 
保德信全球基礎建設基金經理人黃榮安也指出,新興市場的都市化與工業化將持續推升各國對基礎建設的強勁需求,以亞太區來說,預估總計約將投入超過1650億美元於基礎建設,包括今年的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印度第11次五年計畫等,新興亞洲已將進入基礎建設高峰期。
 
「美國打噴嚏,全球重感冒」? 2008年第一季在美國次貸風暴景氣走弱下,新興市場出口額年增率扣除美元貶值因素後仍維持15%左右水準,最主要的關鍵就在於新興市場間彼此貿易比重,已由2000年的37%上升至目前的46%。觀察幾個以往極度依賴出口至美國的新興國家表現,截至今年第一季,在新興市場的修正波中整體表現不俗,其中幾個新興國家之MSCI指數報酬率表現相對優異,如台灣漲幅達5.49%、墨西哥亦有4.94%。
 
陳秋婷亦指出,多數新興市場國家民眾目前的荷包滿滿,快速的薪資成長反應在消費潛在力道,也為支撐其內需動能攀升之所在。預期今年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消費成長率約為14%,其中俄羅斯與中國更分別約有30%、20%的民間消費成長幅度,顯示新興市場國家之消費力道不容小覷。
 
以汽車銷售而言,巴西、俄羅斯兩國成長尤為強勁,預估2008年金磚四國國內汽車銷售量合計將達1164萬台,超越美國的1110萬台,因此,認為即使下半年景氣無法快速回升,但預估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合計約5876.2億美元的消費增額,預期將可大幅彌補美國約6千億美元的次貸黑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