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中東非ETF 通膨過高暫觀望;礦業併購;印度基金;拉美、東歐基金近一周止跌回升
農金指數 半年長胖14%(此篇必看);5年內 金磚四國魅力不減

油價飆》資源基金分不到甜頭?
2008.06.19 【聯合晚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油價一路漲不停,紐約原油期貨價格16日盤中再創新高;但能源或原物料基金漲幅未見同步連動。投信業者指出,基金買的是現股而非期貨,表現自然與期貨價格有所差異。不過原物料市場在避險資金或投機買盤進場後成交量放大,因此長期上漲格局雖未改變,但短線市場震盪勢必加劇。
 
現階段在操作上,建議以投資標的多元的區域型基金或主題基金才能撒大網捕大魚,一方面可把握長線趨勢,另一方面也可收分散風險之效。
 
此外,基金績效表現未能同步跟上油價漲幅,其實關鍵在於上游的油源探勘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庫存。若無充裕庫存,在目前人力成本和探勘成本均上漲情況下,這些原油探勘公司的獲利亦可能受到壓抑,而這也是何以油價頻創新高,但能源基金的績效表現卻未能出現同步漲幅。因此投資人在選擇投資資源基金標的時,不妨多花點心思,留意基金的投資標的是如何配置
 
「油價呈拋物線成長,是泡沫化典型前兆。」昔日放空泰銖的金融市場狙擊手索羅斯「油價泡沫論」言猶在耳,沒幾天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就又創新高,金融大鱷與市場投機資金對作,多空看法分歧,讓小散戶感到無所適從。
 
從今年以來到6月16日為止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上漲44.04%,但根據Lipper統計資料顯示,同一時間內,國內銷售的能源基金平均績效為3.825%,基金績效相對落後期貨漲幅;加上索羅斯一番油價泡沫言論讓還沒上車的投資人猶豫不已,已經上車的投資人則是膽顫心驚。
 
匯豐中華投信解釋,基金買的是現股而非期貨,即便期貨價格狂飆,但公司股價不見得同步走揚,很可能公司股價已經先行反應,期貨與股價兩者雖然屬正相關,但價格漲跌往往有時間上的落差,投資人若看到期貨價格飆漲之後才進場佈局現貨不見得討得到便宜。
 
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經理人高仰遠分析,油價高漲下,最能直接受惠的屬於上游的能源開採公司;至於中油的煉油廠,或是下游的一般零售公司,若出現成本難以轉嫁時,油價上漲反而可能壓縮公司獲利。
 
高仰遠指出,目前全球的通膨警報未除加上供需失衡,此時原物料依舊是抗通膨的理想標的;然而並非每一種資產類別都能維持漲勢不墜,目前相對看好還是能源與民生物資為主,至於其他的原物料與替代能源建議保守以對。
 
高仰遠認為,儘管市場擔心房地產與通膨數據將成為美國政府捍衛美元的絆腳石,致美元兌歐元連跌兩天,但市場要求美元走強、平抑油價高漲所帶來的衝擊,仍是投資能源產業時不得不注意的風險。
 
======================下一則====================== 
 
礦業併購助漲 資源類股後勁足
2008.06.20【工商時報/周惠慈/台北報導】
 
礦業併購消息不斷,成為今年以來繼金融業後,全球併購金額最高的產業類別,加上供需不平衡導致商品價格上漲,但雖然近期報酬率不如往年亮麗,不過業者認為,若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將可提供資源類股充足的上漲動能。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期的幾起事件透露出礦業正面臨營運風險,包括秘魯工人罷工以及澳大利亞的天然氣廠爆炸,儘管目前全球主要礦業公司正努力生產,然而這些事件可能造成供應意外中斷,在供需關係吃緊的情況,消費者會面臨鐵礦價格上漲。
 
全球第三大礦業公司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執行長艾博年(Tom Albanese)亦預計,未來四年,鐵礦石、銅及鋁等部分原材料的供應吃緊狀況還會延續甚至加劇。
 
另外,截至今年五月底,礦業併購金額高達1990億美元,取代金融業成為全球併購金額最高的產業類別。且上週市場也持續傳出巴西鐵礦巨擘淡水河谷可能併購全球第二大產銅公司Freeport或全球第三大製鋁公司美國鋁業以及Anglo American,上述公司在併購傳聞激勵下近期股價表現強勁,以美國鋁業為例,六月十日單日漲幅就高達7.52%。
 
不過對照基金績效,前二年投資報酬率表現亮麗的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今年以來的績效卻出人意外,甚至與同類型的基金相比,近一個月的報酬敬陪末座,負報酬7.31%。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經理人韓艾非(Evy Hambro)分析,隨著油價勁揚,全球通膨壓力持續增加,不過美國經濟表現疲弱不振,亞洲經濟體更飽受高油價之苦,加上歐洲央行和美國聯準會下半年可能轉趨升息,諸多因素都引發市場對於未來原物料需求可能出現減緩的疑慮,造成基本金屬和原物料類股下跌,全球主要國家股市和產業類股指數自五月中高點回檔修正,近一個月來的下修幅度大。
 
但是若對照近五年以來的匯豐全球礦業指數漲幅521%,以及MSCI世界能源指數漲280%,礦業基金的表現則是超前甚多。
 
德盛安聯投信則表示,只要原物料需求居高不退,加上新興市場企業憑藉雄厚實力進軍全球市場,礦業的整併趨勢就可望持續。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追求大者恆大的併購趨勢將可提供資源類股充足的上漲動能。
 
======================下一則====================== 
 
中東非ETF 通膨過高暫觀望
2008.06.20 工商時報 【徐晨縈/台北報導】
 
近來全球股市震盪,國際資金近來流到中東非避險,投資人是否該跟著國際資金前進中東非投資?證券市場人士建議,今年中東非國家股市漲幅已大,市場有過熱的疑慮,經濟基本面也受到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衝擊。因此,民眾當時要投資中東非ETF或基金等,先停、看、聽別急著下手投資
 
通膨隱憂無所不在,即使受惠石油飆漲的中東國家,依然有高通膨壓力,如南非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達10.4%,沙烏地阿拉伯也來到10.45%、土耳其為10.7%,埃及更高達19.7%。
 
寶來證券國際金融部執行長陳烜台指出,雖說今年以來,中東南非地區股市最為抗跌,如卡達、阿曼股市漲幅高達27%、黎巴嫩漲幅32.7%、南非漲幅近11%等,但風險增高,加上中東國家基礎建設和房地產漲幅多,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民眾此時要保持冷靜觀望,不能貿然進場。
 
由於中東是產油地區,南非又是白金、鑽石的第一出口國,受國際油價和商品價格不斷攀升,全球資金看好潛在商機因而流入中東和非洲(EMEA)等地區
 
不過,陳烜台認為,雖說中東是產油國,股市與全球脫鉤,成為資金避風港,但流入的資金有一部份是海外投資的油元回流,這些資金將大力投資基礎建設和旅遊、電訊、銀行等,促使產業成長過快、經濟有過熱的疑慮
 
同時,南非是主要礦產國,但因第1季斷電影響產量減少,今年第1季GDP數據從去年第4季的5.3%降為2.1%,為6年來最低,加上CPI數據飆高,今年經濟基本面不如預期。與南非、中東非相關的ETF表現不佳,今年以來投資報酬率為負。
 
群益投顧協理鄭武隆則認為,中東非地區是新興市場,甚而有些被列為邊境市場,有些國家主權評級不高且有高通膨壓力,這好比越南國家一樣,股市飆漲後的通膨問題,帶來經濟隱憂,加上市場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建議民眾投資中東非ETF要保守。
 
======================下一則====================== 
 
危機入市新基金 最多年賺逾三成
2008.06.2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股災期間新成立的基金因基期低,後續反而彈得快!據統計,近五年在股災前後募集的新基金,成立後1年績效平均有19.28%!若是投資大中華、新興市場原物料的基金更可賺29.34%!
 
由於美國經濟表現不佳,許多股市從去年高點以來已重挫逾20%,使得近期幾檔新募集基金面臨嚴峻考驗。不過,根據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統計,從2003年全球股市多頭以來,在股災前後募集的基金,成立後1年績效平均達19.28%,反映勇於危機入市,更有機會獲得較高報酬!
 
摩根富林明JF東方內需機會基金經理人何銘銓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市場最悲觀時,常是最佳投資時點,過去五年在股災期間募集的基金共15檔,持有一年後報酬率為正的機率達73%,因此,只要投資標的具有長線上漲潛力,則危機入市時成本更低,自然能有機會獲得更好報酬。
 
何銘銓以過去十年兩次股災為例,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化,當時新興市場的跌幅分別為27%和50%。若計算去年十月底高點下跌以來,亞洲(不含日本)市場本波也修正23%。
 
何銘銓認為,這一波亞洲的修正反映了過去五年來,過多的資金追逐獲利而輕忽風險的態度,修正反而是讓股市積蓄動能再度上攻,一旦投資人重新回歸基本面,檢視各市場的投資價值時,新興市場的經濟和企業成長,仍將比成熟國家誘人。
 
危機入市後一年有1成多漲幅的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祖任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亞洲股市、新興市場的表現起起落落,目前基金布局重心的能源、原物料類股,由於市場仍存有戒心,還沒出現噴出走勢,只要尚未出現噴出走勢前,逢低仍可介入,能源類股長期趨勢仍樂觀
 
李祖任特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全球股市震盪中,肥料農業以及煤炭類股持續逆勢上漲,預期資金可能會往這類強勢股集中,是短線可以留意的標的。
 
======================下一則====================== 
 
基金投資全球化 全球股票型基金漸成投資主流
2008.06.20【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美國式微,基金投資也出現全球化趨勢!在全球股市連動越來越密切,但資金卻又瘋狂轉往美國以外的市場時,市場分析師認為,在全球新興市場將共享流出美國資金的結構下,全球股票型基金,在未來會逐漸成為投資主流。
 
根據基金公司T. Rowe Price的統計,在過去37年間,若以6比4的方式配置美國與海外股票的綜合基金,年報酬率平均為11.3%;若是以4比6的方式配置美國與海外股票,雖然起伏較大,但年報酬率也有11.4%;兩者績效幾乎一樣。
 
另外,由於美國和海外市場的連動性逐漸增加,研究機構Ned Davis Research也發現,績效表現的差異,重點往往在「產業」而非「國家」。
 
國內投信在發行基金時也有這種趨勢。自Q2以來,發行的基金主題,無論是消費、娛樂、內需、原物料、還是所謂的「趨勢基金」,投資範圍清一色都是全球;即便是傘型基金,在投資區域與主題上,也都盡量做到全球分散。
 
由此可見,全球投資的產業型基金,在未來即可能會在績效與波動度上,勝過單一國家或地區型基金!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 表現失色
2008.06.20〔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
 
大中華區股市近期頻頻落難,首先是中國股市率先破底,香港、台灣也來到波段低點,拖累近期大中華基金表現失色,截至6月17日,五檔基金一個月的平均績效為-12%,投資人損失不貲。
 
過去一個月,上證指數就暴跌23.7%,深圳綜合指數更是跌掉三成,香港和台灣雖然跌幅為11%及13%,不過,距離前波低點空間也有限,若時間拉長,大中華市場今年以來平均跌幅超過二成。
 
其中滬深300指數跌幅最重,今年迄今跌幅達48%、香港下跌18%、台股報酬由正轉負下跌5%(統計至6月19日),因此,相關大中華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報酬率為-17%,表現不佳。
 
匯豐新鑽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中國第二季過後糧食供給可望上揚,屆時糧食的價格走升幅度趨緩,有助紓緩通膨情勢,同時也將給予股市喘息空間;但由於中國的股市本益比仍偏高,短期內向上攻堅的力道仍嫌不足。
 
中國股市表現不佳,香港股市也不好過,升息循環與美國經濟趨緩籠罩在港股市場,由於中國股市尚未止跌,道瓊工業指數又積弱不振,短期內恆生指數先觀察22,000點支撐。
 
摩根富林明JF龍揚基金經理人魏如宏表示,整體而言,相較於去年10月高點,中國股市、港股、台股已有相當跌幅,經過第一季整理後,大中華股市投資價值已浮現,尤其是資產、金融和內需三大類股。短線上大中華市場似乎有利空鈍化現象,市場投資信心也逐漸恢復,再加上8月國際奧運將至,投資氣氛很可能一觸即發,建議積極型投資人可從中期持有的角度佈局港股,穩健型投資人則可著眼兩岸三通題材,參與大中華市場的成長。
 
至於台股與新加坡雖然難逃國際股市拖累,但高仰遠認為,兩地市場修正後,新加坡本益比已經降到十倍上下,台股本益比也在13.8倍左右,股價修正後相對便宜,且受惠於高股息題材,通膨情形也比東南亞國家相對穩定,近期兩者若隨國際股市下跌,反而應該留意買點
 
======================下一則====================== 
 
雙救星將至 印股基金反彈可期
2008.06.2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高通膨持續打擊印度股市,國內核備的12檔印度股票基金,今年以來每一檔跌幅都在30%以上,吃掉了去年整年的平均報酬,不過,基金業者表示,雨季即將來臨可望帶來豐富的農產,近而降低通膨壓力,加上政府積極因應高通膨的措施,可望讓印股在近期打底後出現反彈
 
整體來說,通膨以及近三個月印度盧比貶值高達7%將會再次打擊印度信用市場及不利消費者支出,並為近期影響印度股市及經濟表現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因此去年風光的印股基金,今年來跌的慘兮兮,至今每一檔跌幅都超過3成,12檔平均跌了35.14%。
 
基金業者表示,印度的通膨壓力能否有效舒緩,成為決定未來股市能否止跌反彈的關鍵。目前來看,即將來到的雨季和印度政府的打壓通膨措施,應可讓投資人對下波反彈有所期待。
 
摩根富林明投信新興市場產品經理劉念華表示,雨季來臨可以為印度市場降低通膨,有利經濟穩定。因為印度農業僅占GDP比率約2成,然而農業人口卻占了6成以上,因此每年雨季來臨對印度有直接的影響,因雨季能帶來豐富的生產,糧食價格也直接降低通膨壓力,有利後市表現。
 
景順印度基金經理人Shekhar表示,印度政府對通膨與高油價衝擊已採取多項手段,且印度基本面無虞,印股仍具利多因素,觸底反彈機會不低。
 
Shekhar表示,印度名目躉售物價指數竄升,主因食品、特定原物料(非油品)和製品價格上升。不過印度央行已採取多項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如道德勸說企業勿調高物價、禁止部分原物料出口)、財政手段(如調整關稅結構),與貨幣工具(如調高存款準備率以吸收游資),期能改善通膨問題。除了這些政策工具,預期今年印度降雨量應會高於歷史平均,在農作物收耕無虞的情況下,通膨問題應能獲得緩解
 
======================下一則====================== 
 
5年內 金磚四國魅力不減
2008.06.20 工商時報 【周惠慈/台北報導】
 
統計今年以來股市表現,金磚四國已有二磚剝落了,跌幅超過2成,不過根據國際會計事務所調查,未來5年內,國際資金將轉向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等國,且中國將成為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地方。基金業者表示,金磚四國仍有投資機會,適合長期布局
 
根據彭博資訊,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KPMG)針對15個國家的311間大型企業進行的調查報告結果,未來12個月到5年內,國際資金會漸漸遠離美國、日本、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市場,轉向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等。
 
調查結果亦顯示,儘管目前有27%資金仍投資美國,17%為中國市場,不過預期在5年內,將從17%增加至24%;俄羅斯則將從12%調高到5年後的19%;巴西從10%升至14%;印度由10%提升到18%。
 
不僅如此,外資投資「金磚四國」的比例將超越歐洲主要經濟體,中國將成為國際採礦業、工業產品製造、IT與電訊產業的主導,取代美國,成為市場中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地方。
 
保德信投信新興趨勢組合基金經理人陳秋婷表示,「需求在哪裡,成長力就在哪裡」,中國與印度龐大的人口數量與相對年輕化的人口結構,未來無論在賺錢能力或消費能力上預估都將成為全球龍頭,以10年或15年的長線來看,超過英國追過美國是很合理的,雖然近期受通膨壓力而使股市表現有所壓抑,但長期成長動能強勁的趨勢仍未改變。
 
群益投信協理葉書弘表示,由於目前中國政策的主要目標還是以壓抑通膨為優先,並寧可犧牲掉一些經濟成長動能,加上股市從6千多點跌下來,會影響消費意願而減緩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的動能,現階段可能還是以周邊受惠中國經濟的一些亞太國家相對比較好。
 
匯豐金磚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因應近期股市修正局勢,建議布局區域可以巴西與俄羅斯為優先。
 
======================下一則====================== 
 
農產歉收+原物料反彈 拉美、東歐基金近一周止跌回升
2008.06.20【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儘管就最近一個月以來的績效來看,原物料出口國如拉美或東歐等區,基金都出現了明顯的修正,但在弱勢美元拉抬原物料價格,以及北半球農產歉收的情況下,拉美與東歐基金在近一周也止跌反彈。
 
投信業者指出,到年底前,原物料都將處在高檔震盪格局,所以對這兩種基金,國人還是可以持有。
 
根據統計,若以近一個月的績效來看,國內的拉美基金修正幅度多在4.02%到7.20%之間;但若以近一周來看,拉美基金的平均績效,反而增長了1.2%左右;東歐基金也有類似的狀況,從近一個月觀察,東歐基金大約修正了14%左右;但近一周以來,反彈幅度也介於1.2%到1.8%之間。
 
元大投信國際部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原物料長期走勢看好,再加上拉美與東歐兩地有內需題材,所以即便原物料出現回檔,但只要回檔價格不至於太低,對相關的企業獲利影響還是有限。
 
林元平補充,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全球的通膨雖有可能在下半年回落,但就原物料價格而言,還是會在高檔震盪;所以,即使亞股在第四季回溫,但就吸引力來看,還是拉美或東歐較好。
 
友邦拉美基金經理人何德明表示,拉美基金這一波的反彈,主因是原物料價格「下不去」所致;再加上巴西今年農產品豐收,在北美產地淹水情況下,國際資金轉向巴西購買農產品,對該國的經濟有利。
 
======================下一則====================== 
 
農金指數 半年長胖14%
2008.06.20【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受通膨干擾而低迷不振,農金指數今年以來至18日止,仍逆勢上漲14.6%,近期漲勢最凌厲的是農化肥料類股,如全球最大磷肥廠Mosaic、全球最大鉀肥廠Potash與北美區第三大肥料商Agrium,股價在上周紛創歷史新高。
 
投信業者指出,在肥料需求旺盛下,可望持續推升農化肥料類股價格上揚;基因種子未來五年平均獲利成長可達30%,生產基因種子的美國孟山都、瑞士Syngenta股價近期也持續創新高,未來後市看好;此外,由於牛肉、玉米價格上揚,生產牛肉的畜產業、生產玉米的農業品廠商,也被看好。
 
華南永昌投信指出,全球人口成長快速,造成糧食缺口持續擴大,據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全球糧食生產國因耕作技術的提升使農產量增加,但仍跟不上全球人口增加的速度,光是去年至今年全球糧食的缺口就有240萬噸。
 
而根據聯合國預估,平均每年有7,800萬新增人口,人口激增將使糧食缺口持續擴大。因此,未來農產供應量仍跟不上人口迅速增加而釋出的龐大需求,糧食缺口未來只會有增無減。
 
德盛安聯投信指出,氣候因素嚴重影響今年穀物產量,美國農業部上周下修今、明兩年的玉米產量,激勵玉米價格創新高價位,預期也將吸引農夫種植更多玉米。而種植玉米的肥料用量,為黃豆的3.5倍、小麥的1.3倍,有助於推升肥料需求
 
Potash公司日前指出,肥料可以大幅提升農作收益,每增加使用1美元肥料,美國的玉米就可多創造3美元的收益,印度的小麥則可增加6美元收益。而且81%食品成本的上揚,其實是來自於運輸、包裝和行銷,肥料所占比例有限。因此,預期肥料價格可望持續上揚,廠商獲利成長也可維持。
 
德盛安聯投信指出,加拿大廠商Agrium 已率先宣布第二季每股獲利預估上調40%。在肥料價格大幅攀升,預期還會有其他公司陸續發布調高財測的好消息,將有利繼續拉抬農化肥料類股的價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