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台灣又輸了 MSCI將韓國升格已開發國家27%經理人看空股市;陸股奧運沒行情
‧原物料當道 俄、巴最看好;歐盟等俄羅斯加入→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經理人看股市 搖頭嘆氣
2008.06.20【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十九日電】
 
美林公司最新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隨著企業獲利和經濟成長展望持續惡化,全球經理人對股市的看法達到近十年最悲觀的地步,多數經理人寧願提高現金部位。
 
美林針對全球204名基金經理人的每月調查顯示,全球成長與企業獲利前景惡化,加上市場預期通貨膨脹將推升利率上揚,使87%的經理人認為,「全球處於通膨上揚與成長下滑的趨勢」,未來短期利率看升。
 
調查顯示,42%的經理人加碼新興市場股票,37%加碼美國股票,26%加碼日本股票。加碼歐元區股票的經理人為24%,加碼英國股票則只有10%。
 
這項6月的調查正值美國與歐洲的央行相繼警告,即使經濟成長趨緩,通膨情勢將使央行可能維持利率不變,甚至開始升息。調查也顯示,75%的經理人相信,未來12個月的世界經濟將減緩,高於5月時調查的61%。
 
經理人的投資策略因此轉趨審慎。例如,「加碼」(overweight)現金部位的經理人比率,從5月42%提高到51%。增加現金部位是投資人轉趨保守的首要指標。
 
經理人也減少股票部位,約50%的受調者表示,他們「減碼」(underweight)股票部位,高於5月時的35%。為美林作調查的顧問波爾斯說,對股票加碼與減碼比率的差距,呈現出十年來僅見的悲觀。不過,債券仍然不受經理人青睞,理由是通膨上揚的環境。只有19%的經理人加碼債券部位,低於5月時的22%。
 
在貨幣與商品方面,66%的經理人認為美元被是最被低估的貨幣,74%的人認為歐元是最被高估的貨幣。認為原油價格已經太高的經理人占66%;認為黃金價格高估的則占34%。
 
======================下一則====================== 
 
美林:投資信心 10年新低
2008.06.20 中國時報 【林上祚/台北報導】
 
美林證券根據204名基金經理人所作問卷調查顯示,高達二成七受訪者表示,將減碼全球股票,是過去十年新低,42%受訪者表示將提高現金部位,也是十年來次高紀錄,高達七成受訪者,對中國經濟成長前景表悲觀。
 
美林證券上周針對204名基金經理人進行問卷調查,並回收185分問卷,受訪基金經理人管理基金資產規模7180億美元。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對中國經濟成長轉趨悲觀,樂觀指數創下過去四年新低。
 
7成對中國經濟成長轉悲觀
油價逼近每桶140美元,讓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全球股市前景轉趨悲觀,美林證券表示,受訪基金經理人當中,「減碼」的比率比「加碼」的多出27個百分點,樂觀指數創下過去10年新低,有61%的基金經理人對全球經濟成長表示悲觀,現金為王的想法,讓全球基金現金水位從上月的4.1%提高為4.6%。
 
就區域來看,全球基金經理人目前傾向加碼日本、美國、新興市場,歐元區則是首選減碼區域,有二成三表示將加碼美國,是2001年八月以來最高水平;相對地,去年基金經理人最愛的歐洲,在歐元持續升值下,有29%表示將減碼歐元區;就類股來看,全球基金經理人目前傾向加碼科技、能源,減碼金融類股。
 
原物料當道 俄、巴最看好
由於原物料當道,金磚四國當中資源豐富的俄羅斯、巴西,仍然是基金經理人的最愛,相對之下,亞洲、中國與印度則相對被看壞,亞洲科技股因為以歐美為主要市場,也是被看衰的一群。
 
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將面臨低就業、高油價與信用緊縮、房價下挫的打擊,出口成為美國經濟的唯一希望所在;相對之下,歐元區經濟成長相對強健,亞洲方面,在負利率現象持續下,亞洲境內投資活動仍將熱絡。
 
======================下一則====================== 
 
10年最糟 27%經理人看空股市
2008.06.20【蘋果日報╱邱柏達╱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主要股市跌跌不休,根據美林(Merrill Lynch)6月全球基金經理人報告,投資人看空股市比率已經升達10年新高,多達27%經理人因為看壞未來經濟與企業獲利前景,正持續減碼股市、提高現金持有比重,,認為股市被低估的受訪者比率僅1%。
 
多數經理人認為,通膨壓力下,全球經濟發展前景陰影難以散去,約75%經理人認為未來1年全球經濟將持續走軟。超過60%的經理人認為美元被低估價值,74%經理人認為歐元被高估,未來歐洲央行(ECB)與聯準會(Fed)升息抗通膨的機率提高。
 
美林歐洲證券主管歐尼表示,企業獲利前景持續低靡讓投資人信心崩潰,58%認為未來企業獲利將持續惡化。
 
英國最被看衰
歐洲股市目前最被受訪者看空,尤其對英國股市特別悲觀,有38%經理人甚至建議客戶拋售持股。今年來波動劇烈的新興市場股市也沒被受訪者青睞,多達21%的人認為,新興市場股市已經漲多,加上不少新興國家央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壓抑通膨,將不利於內需市場發展,目前投資價值已經被高估。
 
美林全球基金經理人報告共訪問204位經理人,這些經理人掌握總額高達7180億美元(21.81兆元台幣)的基金。
 
======================下一則====================== 
 
台塑:塑化景氣 明後年恐反轉
2008.06.20【中國時報/陳鳳英/台北報導】
 
台塑19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李志村表示,石化業景氣今年仍可望維持榮景,但明後年隨中東地區成長速度高於需求成長,景氣恐將反轉,小廠恐會出現倒閉。李志村不諱言,若國際油價續飆漲,不僅將使得資金全部流向產油國,也會造成全球景氣衰退。
 
展望未來,李志村說,由於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在今年底將增加約570萬噸乙烯產能,加上中國已規畫7座大型乙烯廠,產能總計更高達600萬噸,明年起將陸續開出,勢必對亞洲市場造成衝擊,石化景氣恐將反轉。
 
PE和乙二醇 受衝擊較大
李志村分析,明後年受衝擊較大的石化產品是PE和乙二醇,為因應明後年石化業景氣變數,台塑2005年已加速PE廠折舊,成本幾乎都可攤提完,有助增加台塑競爭力,如果國際大廠削價惡性競爭,台塑寧可減少市占率,維持穩定獲利,也不會選擇硬踫硬。
 
此外,李志村也對政府呼籲正視「東協加6」自由貿易區的影響,由於「東協加6」將在2010年底成形,「東協加6」人口占全球50%,台灣將被排除在外,經濟將受到嚴重傷害,政府必須盡速研擬對策,減緩衝擊。
 
======================下一則====================== 
 
抗通膨投資 三招殺出重圍
2008.06.2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眼看原物料價格大漲所引發的全球物價上揚趨勢已是無法避免,那麼如何在通膨的趨勢中獲利,基金業者建議投資人從三策略下手,分別是找抗通膨的資產、有通膨但有高度經濟成長的國家、鎖定「怕它漲,就投資它」的通膨產業!
 
抗通膨已經成為今年投資理財的重要議題,基金業者認為對抗通膨要先了解通膨發生的原因,尤其在歐美和新興市場通膨發生的原因不同,如大陸物價指數組成中食品相關即占33%、而美國只占15%,因此新興市場物價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這是投資人在審視各國通膨數據時,所應了解的差異。
 
群益投信就表示,由於物價及利率上揚不利於債券,而股票及商品投資在通膨時期表現較佳,故在資產配置上應秉持「股優於債」原則,減碼債券、並加碼股市及商品投資
 
另外,這次通膨來源起因於新興市場的需求及能源、食品及原物料價格大漲所帶動,故投資人應追本溯源,投資在盛產原物料且經濟高度成長的新興國家,才能獲取最豐盛而穩健的報酬,這尤以俄羅斯、巴西與印尼等最具代表性。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認為,觀察這波通膨壓力源自於國際原物料價格的上漲,而新興國家的拉丁美洲及東歐股市天然資源蘊藏豐富,新興亞洲股市中又以泰國傲居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因此原物料價格走揚將直接嘉惠這些地區的企業獲利,提供股市上漲動能。
 
產業面來看,群益投信認為,所謂「怕它漲,就投資它」,投資人可鎖定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農產品(種子、肥料、棕櫚油等)、礦業(鐵礦砂、金礦)及部分具利基的新興市場內需消費類股為主軸,才能掌握通膨時代的獲利契機。
 
======================下一則====================== 
 
中股又重挫 奧運恐沒行情 今年來跌幅47.35
2008.06.20〔自由時報/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
 
中國股市又跌,通膨疑慮升溫,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強調抑制通膨為當前要務,引發市場擔憂,上海綜合指數昨天重挫6.54%,算一算,今年迄今上海綜合指數跌幅擴大到47.35%,基金業者直言,中國股市短期持續震盪整理,奧運前都不要期待中國股市會有表現
 
油價飆,通膨隱憂又起,衝擊亞洲股市表現,多國央行也紛紛祭出升息來抑制通膨。根據彭博資訊統計,受到美國景氣可能趨緩影響,亞股重挫,其中又以中國股市跌幅最重,深圳綜合指數跌幅達7.43%;其他包括香港、台灣及日本等股市,也都有超過2%的跌幅。
 
分析中國股市昨天大跌的原因,主要還是跟通膨有關;由於周小川強調抑制通膨為當前要務,市場擔心中國政府為了控制物價而犧牲景氣,賣壓出籠,造成中國股市重挫。
 
中國上海綜合指數昨天跌了6.54%,今年以來則跌了47.35%,逼近腰斬;中國股市表現差,也拖累香港股市表現,觀察投信海外基金近來表現,過去一個月表現最差的前十名中,就有多檔大中華基金入列。
 
======================下一則====================== 
 
台灣又輸了 MSCI將韓國升格已開發國家
2008.06.20【中國時報/林上祚/台北報導】
 
台灣與韓國股市過去幾年,在新興市場一直是平起平坐,不過,這樣的現狀,即將改變,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 Barra)目前準備讓韓國、以色列二國,自新興市場畢業,韓國若成功轉列已開發國家市場,台灣在全球競爭上,又晚了韓國一步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韓國、以色列二國由於在資本管制等標準,已經達到已開發國家的標準,MSCI目前已傾向讓韓國與以色列升級,最慢明年六月以前就能升格。
 
相對之下,阿根廷與哥倫比亞,最近因為資本市場管制轉趨嚴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昨日警告,二國年底前若不就外資管制規定予以改善,將從MSCI新興市場指數除名,降格為前緣市場(frontier markets),中東約旦股市則是因為缺乏成交量,今年也將被降級為前緣市場。
 
由於目前全球有三兆美元基金,是以MSCI指數為指標,MSCI指數單一國家權重,直接影響到外資匯入金額。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昨日也說,將考慮將科威特、卡達、阿聯等中東股市納入新興市場名單。
 
事實上,MSCI指數過去以來,將韓國、以色列等富裕國家列為新興市場,一直被基金經理人詬病,韓國目前已是全球第十三大經濟體,寬頻普及率全球也名列前矛,被放在印度、中國的確是頗為奇怪的事情。
 
ING資產管理公司主管直言,韓國五年前就該被升等,韓國升等將有助於三星等企業外資持股比率的提高。
 
外資主管表示,韓國被列為已開發國家,讓台灣成為MSCI新興市場權重最高的區域,對台灣不見得是壞事,畢竟韓國擠進前段班後,必須跟愛爾蘭等國家搶奪國際資金,台灣留在後段班反而比較小。
 
======================下一則====================== 
 
韓、以股市 MSCI擬升等已開發國
2008.06.20【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最近公布消息指出,將考慮調升南韓、以色列二國評等至「已開發國家」,位於中東的科威特、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三國可能調升為「新興國家」。但是約旦、阿根廷及哥倫比亞則可能調降為「邊境指數」。
 
對調升計畫,MSCI準備下個月開始展開市場調查,今年底公布初步調查結果,最終在明年6月之前定案。
 
評等調升將帶來資金的挹注。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協理謝瑞妍表示,南韓目前在MSCI世界指數和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中的比率,各為1.58%和15.1%。觀察已被列入MSCI成熟國家指數的香港和新加坡所占的比重,各為1.09%和0.57%,預料南韓如果被納入成熟國家,其所占分量應該相去不遠。
 
至於在中東國家,摩根富林明投信新興市場產品經理劉念華表示,其實從股市表現來看,今年迄今表現傑出的國家多落在歐非中東地區,卡達上漲27%、阿聯和科威特更上漲1%和9%。根據EPFR統計至11日,今年流入新興歐非中東的資金累計達26.9億美元,是全球資金的避難地之一。
 
而從MSCI和FTSE指數成員國的變化,更可以看到中東國家的勢力正逐漸崛起,因為以色列9月就會列入FTSE的成熟國家之列,如今MSCI也將調查決定阿聯、科威特和卡達三國是否晉升為新興國家。
 
今年11月底開始,約旦確定將遭MSCI調降,由原來「新興市場」改列為「邊境指數」,主因為當地股市不符合最低流通市值的限制。而由於對資本進出限制問題,MSCI也考慮將阿根廷和哥倫比亞改列邊境指數成員
 
======================下一則====================== 
 
投信法人鼓掌叫好 阿聯、科威特、卡達將躋身新興市場
2008.06.20【工商時報/周惠慈/台北報導】
 
MSCI考慮將南韓及以色列從新興市場升等為已開發市場,亦可能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卡達等3國列入新興市場。如果審核結果如預期,國際資金將大筆流入以上國家,投信法人尤其看好後三者的長期走勢
 
除了MSCI考慮將南韓及以色列從新興市場升等為已開發市場外,FTSE指數已宣布將以色列已被調升為已開發國家,且今年9月生效。
 
ING投顧表示,目前南韓在MSCI新興市場為第3大權值國,是新興市場經理人必需配置的國家,不過被調升為已開發國家之後,是否還能吸引到更多的資金,市場正拭目以待,初步估計仍將有77億美元淨流入南韓。
 
至於以色列,摩根富林明投信新興市場產品經理劉念華表示,從MSCI和FTSE指數成員國的變化,可以看到中東國家的勢力正逐漸崛起,甚至以色列在MSCI世界指數和MSCI歐非中東指數的比率各為0.27%和9.62%,若改列成熟國家,可望吸引更多資金進駐布局
 
觀察今年以來,歐非中東基金績效仍是負報酬,不過股市表現卻是全球市場最佳的區域,有法人提出「市場過熱」的警語。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分析,幾個中東國家股市目前對外資開放的程度有限,股市飆漲不排除是內資的投資,一旦調升為新興市場,反倒有助於資本平衡,可選擇的投資標的更多。
 
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副總邱亮士強調,以中長期來看,可說天天是買點,且因波動度較其他地區低,不論是保守型或者是積極型投資人,都可適時介入。
 
ING投顧則建議,股市多空方向不明時,需更聚焦投資在「獲利持續上修、不受通膨與升息影響」的產業或國家,中東就是首選。
 
======================下一則====================== 
 
歐股逢陣雨 耐心等放晴
2008.06.20 【經濟日報╱記者徐慧君/台北報導】
 
趨勢大師大前研一預期歐盟在2020年納入俄羅斯後,歐盟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投信法人指出,短線歐洲市場雖受到美國景氣拖累,但長線經濟發展的利基仍在。
 
摩根士丹利統計,包含新興亞洲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員國等新興市場需求占歐盟出口比重約五成,在新興國家對基礎建設、消費、精品及電子設備等需求殷切,降低美國景氣趨緩的衝擊。
 
此外,目前新興歐洲地區對歐元區進出口有約三成的影響力,波蘭、捷克克朗等新興歐洲貨幣兌歐元均持續呈現升值態勢,也相對減輕歐元兌美元過去幾年強勁升值對歐洲出口的影響程度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飛利浦‧博吉瑞認為,雖然短線歐洲股市與全球股市一樣面臨通膨、潛在升息、次貸及經濟趨緩的壓力,投資氣氛何時恢復,仍是個問號
 
但就價值面上,博吉瑞表示,與2001年股市高點相比,目前歐股價格相對便宜、股利率較高,且目前股票之股利率幾近與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相當,買進訊號強。
 
此外,歐洲企業韌性十足,面對次貸風暴帶來的流動性問題與經濟趨溫吞的大環境,但因企業財務槓桿較低且資產負債較過去更為優異,較佳的財務體質將提供企業在具涼意大環境下的抵禦能力。
 
在體質佳且股價水位較低的條件下,這些為數不低、具備競爭優勢、且價值遭低估的個股未來股價漲升能力極具想像空間,目前較看好食品飲料菸草及公用事業類股的投資前景,在防禦通膨及併購題材較能吸引資金進駐。
 
以歐元區而言,日前彭博資訊最新調查26位分析師中,有14位認為歐洲央行(ECB)在7月可能會升息1碼在預期心理影響下,歐股隨美股而下跌,市場擔心通膨竄升會加重信貸市場緊縮,以公用事業、零售、基本金屬及營建類股跌幅最深
 
摩根富林明投信歐洲產品線經理劉玲君表示,現階段歐盟區各國家體質差異大不同,南歐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金融市場、就業市場較為疲弱,而反觀德國不管在出口、或者是企業獲利上則較強勁。現在不僅預期7月ECB會升息1碼,市場也預估央行還會連續升息以抗通膨,只是對經濟體質多元複雜的歐盟地區來說,未來幾個月還需要觀察。
 
劉玲君認為,雖然歐元兌美元2007年以來升值幅度已逾6%,對出口市場產生最直接影響,但所幸歐盟區域內貿易比重相當高,加上歐元升值可降低原油以及其他商品的進口成本,藉此可緩和生產者物價及消費者物價的漲幅,同時提高歐元區企業及消費者購買能力,因此歐元升值對歐元區經濟體並非全然負面
 
======================下一則====================== 
 
歐盟更上層樓 等俄羅斯加入
2008.06.20【經濟日報╱記者 徐慧君】
 
大前研一日前在演講中明確指出,2020年時,歐盟若吸納入俄羅斯之後,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歐盟不斷東移的效應下,已有13個國家採用歐元,經濟規模足以與美國匹敵。未來若俄羅斯加入歐盟,歐盟將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大前研一預估,到了2020年,歐盟有27個國家,歐盟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二倍、人均GDP也將趕上美國,屆時歐元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強勢的貨幣。
 
被大前研一視為歐盟經濟體茁壯的大功臣俄羅斯,近期股市出現回檔,摩根富林明新興歐洲‧中東及非洲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指出,俄羅斯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攀升至五年半來新高,達15.1%並高於市場預期,是造成近期股市回檔的主因
 
然而,白祐夫卻不認為短期通膨會影響俄羅斯的經濟成長實力。因為通膨超過10%的現象在二年前就已發生,但俄羅斯十年來國民平均薪資成長率皆達二位數,近兩年甚至達到16%,在薪資增加的情況下,通膨因此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威脅。而且俄羅斯為全球主要能源大國,因當局政府表示正研擬降低石油稅賦,激勵能源類股大漲,也使得俄羅斯RTS指數自低點以來上漲幅度超過20%,也打破歷史最高點。
 
======================下一則====================== 
 
資誠報告》新興市場CEO 看好今年營收
2008.06.20【經濟日報╱記者吳碧娥/台北報導】
 
資誠全球聯盟組織PwC發布最新「透析新興市場CEO策略」調查報告,過半數的新興市場CEO看好今年營收,對未來經濟景氣的信心遠超過開發中國家;但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則呈現衰退,將是新興市場發展的最大威脅
 
全球經濟體近年來面臨轉型,過去在全球經濟體系呼風喚雨的歐美已開發國家,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不只美國受到次貸風暴的影響,以服務產業為主軸的歐洲國家經濟力也不若以往。1990年至2006年間,觀察國內生產毛額(GDP)、外商直接投資額(FDI)、進出口貿易三項指標,已開發國家的占比更是逐年下降,顯見開發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進步很快。
 
其中,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成功企業,競爭利基和已開發國家沒有明顯差異。過去資金、原物料與人才不足,為新興市場的國際競爭力設下門檻,但現在新興國家比以前容易取得人才資金,在「改善客戶服務」與「改進供應鍊管理」方面,和已開發國家相比,甚至更具競爭優勢。
 
今年全球CEO普遍對於未來經濟展望感到擔憂,更是自2003年以來首度出現信心下滑,最明顯的是美加兩國的CEO,信心指數從去年的53%降到今年只有35%;但新興市場及開發中市場,像是亞太區、拉丁美洲、中歐及東歐國家的CEO則相對樂觀,對今年的營收成長預估,平均上升到55%。
 
不過,受訪的新興國家CEO也指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衰退,將連帶波及新興市場的發展;而新興市場之間的低價競爭以及政府的過度管制,都是新興國家面臨的外在威脅。
 
======================下一則====================== 
 
順勢投資 跟著原物料跑
2008.06.20【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通貨膨脹壓力升高,全球投資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基金業者建議,投資最好順勢而為,尋找可受惠於高原物料價格的市場。ING投顧指出,俄羅斯、巴西、澳洲大量出口原物料,俄羅斯、烏克蘭、南非盛產金屬,中東產油量豐富,都可望受惠於高漲的原物料行情
 
通膨增溫,侵蝕許多國家民眾的實質購買力,消費力道減弱,經濟成長跟著減緩。在缺乏原物料的亞洲國家,受到通膨的衝擊尤其大,新興亞洲股市今年以來弱勢,遠不及拉美與新興歐洲
 
相反的,拉丁美洲與新興歐洲由於有豐富的原物料,今年以來股市表現較優。以巴西為首的拉丁美洲先行反彈,接下來則是產油大國俄羅斯,三個月以來股市大漲二成多
 
台証投顧指出,歐美股市回檔,拉丁美洲也隨著修正。但是,巴西受惠於原物料與農產品價格高漲,又預先因應通膨,墨西哥則降稅以提振國內支出,區域前景看好
 
趨勢專家大前研一看好新興歐洲未來經濟榮景,未來加入歐盟後能強化與美國抗衡。台証投顧指出,原油價格高漲,提高區內能源產業出口的獲利,強化企業營收。俄羅斯政府又致力內需發展,內需將是新興歐洲持續成長的助力。
 
台証投顧認為,新興歐洲在俄羅斯帶動下,陸續啟動內需產業與基礎建設開發案,平衡區內對原物料的依賴。能源產業受惠高檔油價,內需產業受惠政府重點發展的資金。不過,美國次貸風暴未完全解除,通膨問題又來,股市多空方向不明。ING投顧建議投資人,應該全球化布局,避免重金單押某個市場
 
======================下一則====================== 
 
分析師攪局 原物料波動加大
2008.06.20【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就在全球股市一片慘綠的同時,華爾街卻傳出了有諸多大牌的商品分析師,紛紛轉進原物料對沖基金,以及避險基金的訊息。基金業者指出,在玩家與籌碼增加的情況下,原物料投資未來的波動會越來越大,國人在投資相關基金時,風險意識要提高。
 
最近花旗集團的道格.萊格特(Doug Leggate)與傑夫.基布林茨(Geoff Kieburtz)、摩根士丹利的道格拉斯.特雷森(Douglas Terreson),以及美國銀行的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等華爾街分析師轉向投資原物料商品,企圖在全球股市不景氣中找出一條生路。
 
富通投顧研究部主管任大維指出,避險基金與對沖基金加入原物料市場後,該產業的波動性一定也會跟著加大;不過,這代表著即使全球不景氣,但這些避險基金與對沖基金,卻依然看好原物料的投資後市,可見就長線來看,原物料產業還是會持續向上。
 
永豐環球趨勢資源基金經理人賴學緯指出,在新興國家的內需與建設持續擴增下,資源類股的需求走升是長期趨勢;因而對資源類股的投資,正符合大趨勢的發展,即便是半年報效應,也不足以影響其長線多頭進展
 
然而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卻指出,儘管原物料未來還是有可能會持續向上,但並不建議投資人一定要追逐最後的末升段;與其追高原物料類股,不如轉進科技、通訊與媒體
 
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補充,大量避險基金與對沖基金的進場,一定會擴大該產業的波動度,但擴大的情況是如何,現在也無法判斷。但在供給始終大於需求的情況下,原物料長線行情的確有利多,但國人在這當中,也要注意波動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