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亞洲、能源股→ 佈局方式:大型股配新興市場
‧金磚+韓國、俄羅斯、非洲中東後市看好


投資意願調查 亞洲、能源股 人氣最旺
2008.05.16【工商時報/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社調查顯示,股市投資人的進場意願普遍提高,多認為買點已至,而地區以亞洲、產業以能源最獲看好。
 
彭博專業全球信心調查(Bloomberg Professional Global Confidence Survey)顯示,投資人認為日本、瑞士與巴西股市未來6個月看漲,多數其他主要股市的投資人也認為股市將下跌的機率不大。此外,認為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德國DAX指數與西班牙IBEX35指數會下跌的投資人較4月減少。
 
這項調查是訪問彭博社在從東京、蘇黎士到紐約等10個市場的3,447名用戶,只有香港、法國與義大利的投資人對其股市更加悲觀。
 
參與該項調查的倫敦伊甸金融公司(Eden Financial)投資主管彼得曼指出,「全球投資信心逐漸回升。」他說,利空已出盡,特別是金融股,讓投資人覺得可能已看到最糟的情況。
 
而另一項彭博社/洛杉磯時報針對美國擁有至少10萬美元家庭所得的富有投資人所做的年度調查發現,這些人有44%認為現在是買進股票的好時機,而持相反看法的有15%。標準普爾500指數目前距去年10月的紀錄高點有10%的跌幅。
 
該項調查結果表示,有些美國投資人可能已準備把停放在貨幣市場基金裡的3.5兆美元,轉出一部份到股市。這些投資人的信心回升,也顯示他們認為這波金融危機波及股市的程度有限。
 
其中選擇能源業為未來12個月最佳投資標的的受訪者最多,占40%;其次為醫療保健與製藥業,獲30%受訪者青睞;科技業獲22%受訪者看好,排在第三名。受訪者並選出未來12個月報酬率最獲看好的地區為亞洲,第二名是新興市場,第三名是美國。
 
======================下一則====================== 
 
大型股配新興市場 好菜上桌
2008.05.16【經濟日報╱記者徐慧君/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景氣落底訊號出現,全球資金回流股市。投信法人建議,現階段宜以大型股搭配受惠於商品價格上漲的新興市場,如拉丁美洲、東歐、泰國、印度股市布局,近期由底部翻揚的台灣及美國電子股也可留意。
 
經過次貸風暴洗禮,第一富蘭克林投信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張森貴指出,全球股市本益比位居合理區間,美國景氣衰退疑慮及次貸風暴逐漸散去,因此4月以來國際資金有明顯回流股市的跡象。
 
雖然本周中國四川發生芮氏規模7.9強震震撼全球,原物料價格也居高檔,但張森貴認為,各國政府將採取價格管制、補貼、放寬貨幣升值或緊縮貨幣政策等策略,逐漸達到防範通膨破壞經濟成長的目標。
 
投資布局上,張森貴建議投資人,未來策略可以全球大型股為核心,並積極參與可受惠商品價格上漲的拉丁美洲、東歐、泰國及印度股市,參與通膨環境下的投資商機。他也提醒,近期台灣及美國電子股也有從底部翻揚向上的態勢,值得注意。
 
張森貴分析,受惠海外市場需求強勁,出口動能優於內需,支撐大型出口企業獲利表現,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延續成長,優於先前預估。尤其美國振興經濟方案中的退稅支票,預計規模達1,170億美元已於5月初開始發放,後續對刺激消費動能的乘數效果,備受矚目。
 
美國5月14日公布的4月(不含汽車)零售銷售意外強勁成長0.5%,遠高於預期的0.2%,在在顯示美國民眾消費動能比預期的更為彈性。
 
根據彭博資訊(Bloomberg)5月初的最新調查,美國第二、三、四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分為0.1%、1.6%及1.5%,顯示美國景氣第二季落底後緩步回升已逐漸成為市場共識,全球百大銀行及券商迄今已認列約3,234億美元次貸損失,張森貴預期,次級房貸對於全球股市的影響將逐漸鈍化。
 
今年以來,全球各區域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皆高於各國央行所設定的目標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及歐洲央行(ECB)頻頻表達對高通膨的關切。
 
======================下一則====================== 
 
日、巴、瑞士股市 風雨生信心
2008.05.16【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在全球股市逐步傳出好消息的情況下,最近有許多股市的表現都讓人眼睛一亮,其中彭博資訊更針對其客戶與使用者做了一份調查,指出多數投資人較看好未來6個月的日本、巴西與瑞士股市。
 
根據「彭博全球專業信心調查」的報告顯示,在全球10個主要股市中,多數人對日本、巴西與瑞士最有信心,另外,投資人對英國、德國、西班牙與S&P 500指數在未來的表現,信心也有些許提升。
 
報告顯示,從今年3月17日到現在,日經225指數已經反彈了20%,雖然跟全球其他股市相比,沒有特別突出,但在美元回升,美國的低利率環境,以及日本海外企業盈餘成長的情況下,多數投資人對日本已恢復了些許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日本以外,投資人對巴西的信心也出現了明顯的彈升,信心指數從原本的66.8成長到82.5,會出現如此明顯的改變,主因就是4月30日標準普爾將巴西的信評從BB-調高到BBB-所致。
 
另外,在發現新油田與農產品的加持下,巴西的投資題材也越來越受世人肯定;尤其在原物料的推升下,巴西股市指數更在今年創下歷史新高。
 
至於瑞士股市,從今年3月17日至今也爬升了12%,尤其在諾華藥廠(Novartis)全球最大的網通股ABB(艾波比,Asea Brown Boveri)的財報優於預期的情況下,當地投資人對瑞士股市的投資信心也從44.7提升到52.9。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目前日本的投資後市仍是比較保守,因為跟全球主要國家的股市相比,日股只是技術性的反彈;而且在基本面還沒跟上的前提下,國人對日股還不宜太過樂觀。
 
在瑞士部分,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表示,瑞士兩個最重要的產業,就是金融與健康護理,今年瑞士股市表現不好,就是因為UBS與Credit Swiss兩家金融機構受次貸打擊所致;但在次貸風報接近尾聲,其他類股財報又超過預期的情況下,國人對瑞士投資,不妨以衛星投資概念為之。
 
======================下一則====================== 
 
韓國、俄羅斯、非洲中東後市看好
2008.05.16【工商時報/周惠慈/台北報導】
 
隨著新興市場經濟起飛,全球投資人資金無不繞著新興市場熱潮轉,無論是韓國或俄羅斯在今年都有新人新政的題材外,加上邊境市場(frontier market)的崛起,非洲中東亦成為投資新標的。
 
ING投信投資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劉益銘表示,雖然今年美國經濟恐陷入衰退,但以新興市場在2007年已包辦近5成的全球名目GDP成長率的表現來看,預期今年表現仍可圈可點,而儘管韓國、俄羅斯及非洲中東分別處於不同的經濟成長階段,卻都是投資新興國家的組合中不可或缺的。
 
根據Bloomberg截至5月12日的統計,不同於其他股市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拖累,俄羅斯今年以來上漲2.14%,近一季漲幅更達16.72%。且受惠於俄羅斯能源稅減稅與天然氣稅率凍漲的兩項利多,高盛證券日前更預期俄羅斯RTS指數未來一年可望上漲20%。
 
ING投資管理新興股票團隊策略分析師羅格(Gus Robertson)認為,對照金磚四國其他三國在2007年的表現,俄羅斯股市確實漲幅不大,不過在新總統與新總理上任,政局趨穩、內需抬頭、原物料豐富、能源稅減稅等利多題材加持的情況下,可望擺脫落後的陰霾。不僅如此,目前俄羅斯股市是金磚四國中本益比(P/E)最低、每股盈餘(EPS)成長最高的國家,值得投資人納入資產組合。
 
以Bloomberg統計,除台股以外,韓國股市在近3個月以來的漲幅12.93%,居亞股第二名,目前是相當適合的進場點。
 
======================下一則====================== 
 
ING投信》多頭哈韓 俄股超級牛
2008.05.15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ING投信今日上午舉行記者會,邀請ING投資管理新興股票團隊策略分析師羅格,以及韓國投資長暨股票團隊主管鄭潤植談俄、韓股市的展望。認為俄羅斯在內需驅動,油元雙漲下,俄羅斯RTS指數有機會繼續揚眉吐氣。而韓國股市2008 年及2009年的預估本益比分別為11.8及10.3倍,距離過去15 年平均值的13.5倍而言,韓股仍有上揚潛力與空間。
 
俄羅斯今年以來上漲2.14%,近一季漲幅更達16.72%,是新興歐洲中表現最佳的股市,主要受惠於俄羅斯能源稅減稅與天然氣稅率凍漲的兩項利多,高盛更樂觀預期俄羅斯RTS指數未來一年可望上漲20%。
 
ING投資管理新興股票團隊策略分析師羅格(Gus Robertson )看好俄羅斯的後市。羅格認為,相對於其他金磚四國的表現,2007年俄羅斯股市相對沉潛,但在新總統與新總理走馬上任,「雙總」共治格局完成後,俄羅斯在政局趨穩、內需抬頭、原物料豐富、能源稅減稅等利多題材加持的情況下,俄羅斯RTS指數有機會繼續揚眉吐氣。
 
羅格認為俄羅斯的內需動能將繼續引領股市向上。因為隨著油元財富快速增加,俄羅斯已經從當年負債累累的外債國,一躍成為擁有超過4,000億美元外匯存底、超過1,500億美元的油金富國。
 
羅格指出,內需動能是俄羅斯股市的動力引擎之一,強勁的內需成長及俄羅斯政府致力於發展基礎建設,是2008年主要的投資題材,再加上目前俄羅斯股市仍是金磚四國中本益比(PE)最低、每股盈餘成長(EPS)最高的國家,投資價值極具吸引力,值得投資人納入資產組合。
 
ING投資管理 (韓國)投資長暨股票團隊主管鄭潤植表示,韓股2004年展開之重新評價行情可望持續後續潛力看好。
 
根據Bloomberg統計,近三個月以來韓國股市以12.93%的漲幅高居亞股第二名。鄭潤植表示,韓股自2004年以來的重新評價行情可望持續,由於韓股具有低本益比、企業獲利成長佳以及內資對韓國股票需求強勁等優勢,目前是相當適合之進場點。
 
鄭潤植表示,目前韓國已經是全球第13大經濟體,2007年GDP高達9570億美元,以股市總市值而言,韓國股市市值約1兆美元,在全球國家中高居第14名。鄭潤植指出,韓國經濟自2004年以來股市節節走高,外資亦積極進駐,因此韓國股市自2004年起開始步入重新評價 (Re-rating)的階段。
 
鄭潤植進一步指出,韓股的重新評價行情未來應可持續,主要原因可分為四點來看:一是企業獲利持續揚升。二是出口地及出口品趨於多元化。三是韓國民眾增持股票部位。四是大型退休金將增加韓股投資比重。
 
======================下一則====================== 
 
韓股勁揚 內外資大買超
2008.05.16【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韓國股市昨天成亞洲最強,KOSPI指數大舉上揚2.28%,內外資聯手買超6000億韓元(約6.6億美元)。投信法人指出,韓國自3月低點以來已反彈近20%。
南韓股市從3月18日起漲以來,指數漲幅達19.8%,股市已連續勁漲三天。
 
ING韓國投資管理投資長暨股票團隊主管鄭潤植昨日來台時表示,韓股自2004年以來的重新評價行情可望持續下去,具有低本益比、企業獲利成長不錯,以及內資對韓股需求強勁等優勢。
 
景順投信也指出,韓國股市去年11月開始拉回修正,3月下旬打好W底之第二支腳,4月出現強勁反彈。綜觀去年以來韓股修正,受國際股市影響較大,並非基本面惡化,當國際盤回穩,本益比僅11倍之韓股,配合韓元貶值,重獲外資青睞,近來外資買盤明顯回籠,昨日更出現外資及內資聯手大買超情形。
 
景順韓國基金經理人鄭榮澤看好韓國造船、營建等重工業股中長期表現;電子股方面也看好科技龍頭如三星及LG等。
 
美國景氣疲軟,令投資人擔心韓國經濟成長將受影響。鄭潤植分析,南韓現在出口依賴美國程度已大幅降低,根據南韓貿易投資促進處的統計,韓國出口至美國的比重佔韓國總出口已經降低至12.3%,對中國的出口則大幅提高至22.1%。
 
不過,匯豐新鑽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認為,南韓股市不到兩個月內漲幅接近兩成,漲勢恐有過熱疑慮,不排除短線震盪可能。
 
但中、長期南韓股市還是有表現機會。投資人應避免追高,最好股價拉回整理時再逢低進場,或以區域型基金的方式介入。
 
======================下一則====================== 
 
俄能源股 火力正旺
2008.05.16【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能源價格高檔盤旋,加上俄羅斯政府宣布將調降石油公司開採稅率的利多激勵,俄股連番大漲,截至昨(15)日下午,俄羅斯RTSI美元指數已連漲九日;自5月以來更已飆漲逾14%,且超越去年1月中旬的2,360點,創下歷史新高。
 
高盛證券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原油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且俄羅斯政府8月可望提出方案,降低石油業者開採稅負,俄羅斯RTSI指數未來一年將由石油業者帶動,挑戰2,750點高峰,估計有20%上漲空間。
 
豐金磚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分析,俄股表現強勁,主要與高居不下的能源價格,及新總統、總理就任後政治局勢趨向穩定有關。此外,降低石油公司開採稅率的計畫,已準備送進國會,被視為是俄羅斯股市權值最大的能源類股一項重要利多。
 
截至3月28日止,布蘭特原油價格近一年漲幅達67.7%,但MSCI俄羅斯能源類股僅上漲16.5%,表現明顯落後,顯示俄羅斯能源類股尚未反應投資價值。
 
友邦投顧認為,俄羅斯調降石油稅,天然氣稅凍漲至2010年的利多政策將會反應在企業獲利,能源稅改方案可降低能源和天然氣產業成本,提升產業獲利契機,高油價也有助石油類股未來獲利,能源類股可望落後補漲。
 
除了能源題材,俄羅斯新任總統梅德維捷夫及新總理普丁為主的執政團隊,已宣示將擴大政府支出,強化基礎建設,俄羅斯的強勁內需可望成為下一階段股市成長主要動能。
 
俄羅斯新聞網估計,原油自2000年平均每桶僅20美元,至今已突破百元大關,俄國政府從中獲得的利益超過4,750億美元(統計至2007年底)。今年3月,俄羅斯外匯存底更一舉超過5,0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整體經濟體質已大幅改善。
 
雖然如此,投信投顧業者認為,必須特別注意俄羅斯的通膨壓力,通膨問題將是俄股潛在風險。
 
目前俄羅斯通膨數據已大幅超過所訂定8.5%的目標(4月通膨指數年增率達14.3%),迫使央行在4月底調升再融資利率至10.5%。
 
======================下一則====================== 
 
金磚四國擬結盟 展現經濟影響力
2008.05.16【工商時報/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近年來合稱金磚4國(BRIC)的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經濟繁榮,投資人蜂擁而至,而今他們更將進一步討論政治結盟的可能性。
 
這4大新興國家的外交部長,16日將於俄羅斯凱薩琳堡舉行會面,這是金磚4國外長繼06與07年在聯大會集會以來,首次在美國以外的場合會面,議程將涵蓋武器擴散、反恐、能源及氣候變遷等非經濟議題。
 
巴西外長表示:「會議的舉行是認同我們4大經濟體在全球的高度影響力。」
 
BRIC一詞最早是由高盛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於2001年所提出。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該4國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8%上升到去年的12%,4國股市過去2年來上漲70%,遠高於全體新興國家平均的42%。 IMF指出,今年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印度經濟已連續10年正成長;俄羅斯是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巴西則是僅次美國的第2大食品生產國。
 
現年51歲的歐尼爾經常為跨國投資公司針對新興市場提出建議,BRIC一詞創造後廣受採用,已「轉變了他的生活」。如今每1、2年他就要到4個國家走一走。他去年指出,2035年金磚4國將可能超越7大工業國的經濟總合。
 
金磚4國除了經濟之外,在全球事務上也逐漸與美國抗衡。中、俄兩國均為安理會永久會員國,在催促伊朗停止核武上扮演關鍵角色,中國在說服北韓放棄核武的6方會談中也極具影響力。透過此次非正規會談,4國將了解彼此政策,討論一般事務與議題,並透過對話協調相互間的立場。
 
近年來投資4國報酬亮眼,但近期中、印兩國採行降低通膨措施,美國經濟走弱也抑制出口,造成4國經濟成長稍降,今年以來MSCI新興市場BRIC指數下跌5.3%,超過新興市場指數3.1%的跌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