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美元跌夠了+歐元GDP
‧俄擁油自重 中長期買點佳(這篇要看!)


歐元區Q1經濟 超預期成長
2008.05.16【工商時報/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區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突破經濟學家預估值,以0.7%季成長率,遠勝美國同期間的負0.1%,這多虧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第一季GDP較前季增長1.5%,創下該國12年來最佳表現。
 
然而,專家指出,這可能是歐元區經濟表現最後一次超越預期,因為已有跡象顯示區內經濟開始走緩,包括4月企業與家庭信心都降至2年半來最低。
 
德國第一季GDP季成長率是該國去年第四季GDP季成長率的5倍、經濟學家預估值的2倍多。
 
德國經濟之所以在逆境中看俏,可歸功於新興市場需求強勁與該國多年來精簡生產方法發揮成效。德國第一季GDP成長率亮麗促使該國商業銀行上修該國今年全年GDP成長率預估值,從1.8%調高至2.4%。
 
不過有人認為,德國第一季GDP成長率超乎預期有很大原因是今年冬天比往年溫和。對於歐元區,其要面對的挑戰尚包括歐元升值傷及出口、信用緊縮和商品價格飆漲打擊消費者和企業。
 
歐洲央行之前為抗通膨而堅不降息,所幸歐元區經濟到目前為止都還挺得住。根據彭博社之前調查,經濟學家預估歐元區第一季GDP季成長率為0.5%。
 
ING集團經濟學家貝納爾表示,歐元區看來仍抵擋著住美國景氣下探和金融風暴的影響,然而在往後數月中,歐元區的經濟活動力恐怕真的會下降。
 
歐元區4月份企業信心和家庭信心降至2年半來新低,該區3月份工業生產並呈現4個月來首度下降。
 
荷蘭Fortis銀行經濟學家克尼斯認為,第一季應該是歐元區經濟最後一次報喜,往後至今年底的季成長率,就會掉到趨勢之下。
 
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尼克森也認為,歐洲央行恐怕很快就會面臨經濟成長趨疲、通膨高漲的停滯性通膨威脅。
 
======================下一則====================== 
 
美元 終於跌夠了
2008.05.15【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彭博調查報告顯示,隨著聯準會停止降息,美元未來六個月將對主要貨幣升值。美元對日圓匯價已升到一周來的高峰。
 
根據彭博公司每個月的全球專業信心指數調查,結束降息能提升美元資產對國際投資人的魅力;該項指數對香港、倫敦、芝加哥等地的全球3447家用戶進行調查。
 
調查報告顯示,美國用戶對美元的前景漸趨樂觀,但德國與法國的受訪者則對歐元轉趨悲觀,這是去年11月開始進行這項調查以來首見的現象。
 
在紐約ICE期貨市場上交易的美元指數 (Dollar Index)曾在過去12個月中重挫15%,並在3月17日跌到70.698的空前低谷,但現在已經翻升3.8%,達到73.399。
 
Putnam投資公司的經理人阿佩狄雅說:「過去幾年來的美元普遍下滑趨勢已經結束。」
 
美國客戶對美元的預期指數已從3月的30.3與4月的42.87 ,升高到5月的57.6。這項指標是一種擴散指數,意即指數超過50時,即表示受訪者預期相關的貨幣即將升值。相對地,德國客戶對歐元的預期指數,已從3月的61.85與4月的56.25 ,一路降到5月的46.3。
 
紐約外匯市場的美元匯價14日一度升到105.44日圓,是5月7 日以來的最高水準,對歐元匯價報1.5460美元兌1歐元。
 
======================下一則====================== 
 
再跌下去 高通膨時代就來了
2008.05.15【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前美國聯準會主席伏克爾14日在國會作證時警告說,如果投資人對美元的購買力喪失信心,則美國可能面臨類似197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
 
1970年代大幅提高利率而擊敗兩位數字通貨膨脹的伏克爾說,如果沒有仔細注意美元的下跌與通膨,美國可能面臨與當時類似甚至更糟的通膨壓力,「如果人們對美元失去信心,我們就會陷入困境,這是必須注視的事」。
 
伏克爾也對把食品與能源價格去除的衡量通貨膨脹方法感到懷疑,他說在近年油價與食品價格上漲下,政府發布的通膨數字「感覺不是很對」,他認為實際的通膨應該更高,但被疲軟的經濟給掩藏掉。
 
油價最近又創新高紀錄,但14日美國政府發表4月通貨膨脹率只有0.2%,在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價格後,核心通膨率更只有0.1%。
 
國會議員關心是否應該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管制。參議院聯合經濟委員會主席舒默說,現在市場與60年前甚至20年前都大為不同,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經紀人、交易商、避險基金及保險公司,已經沒有明顯的區隔。
 
舒默說政府必須想出如何規範目前不受規範的金融市場的辦法,因為像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市場經過過去五年的膨脹,已經是價值62兆美元的市場。伏克爾表示目前的法規結構不適合今日的金融市場,因為許多金融活動都未受規範。但他說,這次動蕩的一個教訓是,數學的模式沒法把市場中的人性因素都考慮進去。
 
伏克爾並沒有說聯準會應該是管理金融市場的唯一機構,但他說「因為聯準會的獨立性,它是比較能夠抵擋政治壓力」,所以較適合扮演今日市場主要的法規管理單位角色。
 
伏克爾為聯準會這次出面挽救貝爾斯登的舉措辯護,也認為聯準會既然挽救投資銀行,則投資銀行應該像商業銀行一樣被管制。他也說聯準會這次救援行動會有道德風險問題,「你出面保護一次,他們就預期你下次也會」,使得投資人敢於承當較大的風險,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會保護他們的損失。
 
但是他說矯正信用市場責任不能全部放在聯準會,否則會破壞聯準會的獨立性。
 
======================下一則====================== 
 
俄擁油自重 中長期買點佳
2008.05.16【經濟日報╱記者徐慧君/台北報導】
 
油價年初以來漲幅超過33%,加上新政府政權移轉題材,讓產油大國俄羅斯RTSI指數持續上漲。投信法人認為,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生質能源以及糖業持續看好,建議中長線布局。
 
摩根富林明新興歐洲‧中東及非洲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表示,俄羅斯的反彈力道來自其強勁的內需與旺盛的海內外投資,另外在冬季奧運以及五年2,000億美元基礎建設計劃帶動下,使得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08年俄羅斯經濟成長率可從6.5%調升至6.8%。
 
在俄羅斯帶動下,MSCI新興歐洲指數也連帶反彈,由於油價可望達150美元目標價,產油國家的後勢同樣驚人。白祐夫說,目前市場最擔憂美國需求若減緩,可能衝擊全球新興市場經濟表現,在所得與內需持續成長下,IMF預估2008年新興歐洲經濟成長率可達5.2%,大幅高於成熟歐洲國家的2.1%。由此可見,在全球受美次貸牽連隱憂下,以俄羅斯為首的新興歐洲地區,可望維持旺盛的成長動能。
 
雖然俄羅斯近期通膨率達13%,引發市場質疑,白祐夫表示,俄羅斯政府已大動作解決通膨問題,舉例來說,俄羅斯政府提撥補助金、禁止農產品出口以及降低關稅,以抑制通膨。俄羅斯本身就是一個農產品、原物料大國,因此商品大多自給自足,儘管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並沒有對俄羅斯經濟構成太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白祐夫指出,俄羅斯通膨超過10%的現象兩年前就已發生,但俄羅斯十年來國民平均薪資成長率皆達二位數,近兩年甚至達到16%,薪資增加的情況下,通膨並不致造成太大威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