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郭董說現在敢投資就會是贏家;通膨減緩 陸股+亞股準備好了
‧Fed暗示 年底前不升息;次貸風暴周年專題》化解金融危機 升高通膨火焰


錢進大中華 三指標入市
2008.08.07【經濟日報╱記者黃俊苔/台北報導】
 
北京奧運明(8)日揭幕,近期奧運商機泡沫化在市場發酵,投信業者認為,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不會因奧運結束而畫上句點,且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將有另一波內需導向經濟,唯投資人須先觀察資金是否回流,再擇機入市。 非報系
 
北京奧運明(8)日揭幕,近期奧運商機泡沫化在市場發酵,投信業者認為,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不會因奧運結束而畫上句點,且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將有另一波內需導向經濟,唯投資人須先觀察資金是否回流,再擇機入市。
 
摩根富林明JF龍揚基金經理人魏如宏指出,對照中國正進行的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畫、總計1.2兆美元的金額,奧運投資僅占3%,單是京滬與哈爾濱至大連的兩條高速鐵路,投資額就與奧運相當,加上全中國超過40個城市規劃的地鐵系統,足見公共建設方興未艾。後奧運時代引爆的都市化、建設力和消費力等連鎖效應,都比奧運更有看頭。
 
去年中國股市大放異彩,滬深300指數大漲162%,全球熱錢趨之若鶩,台灣不少投資人透過地下管道,付出更多的手續費與風險,搶賺陸股爆發行情。不過,今年以來,上海與深圳二地股市分別下跌48%與45%,同屬大中華經濟圈的台灣與香港也難以脫身,下挫近二成,與原先期盼的奧運行情有所出入。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統計最近五次奧運主辦國,在奧運舉辦的8月前後一年股市表現。其中有三次,在舉辦後一年的股市漲幅超越前一年,尤以2004年雅典奧運的希臘,漲幅高出近35個百分點。
 
以中國股市今年接近腰斬的情況來看,下檔空間已屬有限,加以中國長線基礎建設行情。在整體經濟情勢不明,以及中國股市屬於較不成熟市場,魏如宏建議,現階段可採取分批布局的方式介入,並觀察油價、通膨和資金回流大中華情況,作為是否進場主要依據。
 
魏如宏說,奧運為短期催化劑,使奧運主辦國名利雙收,中期來看,中國的通膨逐漸降溫。長期的基本面則建構在大中華經濟圈健康的財政與出口狀況下,有機會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展開另一波內需導向經濟。
 
======================下一則====================== 
 
郭董談景氣 現在敢投資就會是贏家
2008.08.07【中國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
 
第三季電子產業旺季看法雜音愈來愈多,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示,全球經濟在奧運、美國總統大選過後,歷史經驗幾乎都是震盪向下,而今年會持續多久沒有人敢保證;目前不僅只有經濟面因素,就連政治面也逢轉捩點,但究竟掌握能源?市場?資金或人才多者,才會成為贏家,還要觀察。
 
郭台銘強調,誰在這個時候投資,誰就是在產業結構站在對的方向,下一波景氣回升時,就能勝出。
 
今年二月初鴻海尾牙中,郭台銘就率先以「雲深不知處,深不見底。」形容今年的經濟景氣,相對第一季時其他科技大老的樂觀言論,到最近企業主對景氣看法愈來愈保守的論調,郭台銘對下半年全球景氣的看法也備受矚目。
 
郭台銘說,全球經濟面臨結構性改變,現在沒有人看好景氣,預期美國總統大選、北京奧運過後,全球經濟將震盪向下,但會持續多久沒有人敢保證;他指出,台灣目前也同樣要改變「冰凍三尺」的結構性問題,所以一定要給政府、鴻海時間,他相信台灣長遠的前景仍是看好的。
 
郭台銘強調,經濟靠實力、實力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文化、文化靠環境,台灣缺乏資源、市場,地理條件也不優越,但台灣有不錯的人才,因此,政府應努力營造好的環境,吸收台灣的人才;因為培養大學生要花很多錢,如果創造不出好環境,讓人才跑到國外服務,經濟效益的結果不在台灣,是很可惜的。
 
郭台銘表示,全球經濟還在面臨結構性調整下,景氣何時會向上還不明確,誰會勝出?是掌握能源多的?掌握市場多的?或是資金多?人才多者,還要觀察。
 
郭台銘強調,一定定要給政府時間,民眾不用每天都在數新政府上任30、60、90天的作為;郭台銘說,沒有政府的弓,企業的箭也射不出去,政府的施為就無法突破,許多積非成是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政府清廉,就應該放手讓政府去做,這樣台灣長遠的前景一定可以看好。
 
======================下一則====================== 
 
通膨減緩 亞股準備好了
2008.08.07【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近期隨著國際油價下滑,以及亞洲政府採取積極政策介入下,亞洲通膨問題有獲得控制的情況。德盛安聯投信表示,只要第三季通膨問題能獲得改善,經濟仍然呈現成長態勢的亞股,將有機會吸引資金回流,展開跌深反彈走勢。
 
德盛東方入息基金經理人允卓德 (Stuart Winchester)表示,高油價與高通膨是影響亞洲經濟以及上半年亞股表現的重要原因,在介入亞股時,通膨議題仍是首要的考量。根據彭博最新資料顯示,泰國與南韓的最新通膨數字分別達到9.2 % 與5.9%,紛紛創下10年以來新高水準。而越南、印尼與印度三個亞洲國家,通膨率都在10%以上。允卓德指出,亞洲國家今年以來,持續以升息、調高存款準備率等措施控制通膨,這部份需要三到六個月才會看出成效,預估要到第三季末時才會比較明顯。除了政府政策壓抑通膨外,隨著油價維持高檔,全球用油需求也開始出現下滑。根據彭博公佈全球用油需求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大的石油輸出國俄羅斯一至五月石油出口量較去年同期減少6.2%,亞洲第三大、全球第五大石油進口國南韓,也因油價持續高漲,使得南韓對於原油消耗量出現連續第八個月下降。
 
允卓德指出,未來油價表現仍需持續觀察,如果油價第三季前能維持在130美元以下,亞股有機會出現強勢反彈,若油價又出現上揚,亞股反彈力道可能就會比較弱。允卓德認為,受到通膨所苦,今年以來,外資資金也持續撤離亞洲股市,若未來通膨問題受到控制,外資將有機會回補亞洲持股,亞股才會有更好的表現機會。
 
允卓德表示,由於亞洲內需成長、能源與原物料等仍是重要的投資題材,值得投資人可長期持有,但由於短線波動較大,投資人除了可從三大訊號來觀察亞股後市表現,也可選擇亞股平衡基金,由透過基金經理人靈活調整,一來可分散風險,二來也不會錯過亞洲投資題材。
 
======================下一則====================== 
 
陸股修正 點燃投資熱
2008.08.07【經濟日報╱記者黃俊苔/台北報導】
 
過去一年至今,多家投信業者瞄準大中華成長潛力,紛紛發行大中華區域基金,但過去礙於政策限制,實際可投資陸股比重極低,基金經理人通常直接放棄投資陸股。隨著中國過去一年股價大幅修正,已處於相對低點,政策又將投資比重提高至一成,大中華地區投資熱潮再現。
 
摩根富林明投信副總經理石恬華指出,此時計劃募集的大中華基金,無非是看好中港台兩岸三地中長線反彈爆發的潛力,加上三地股市本益比都已跌落長期平均水位,顯示股價相對便宜,投資價值不言可喻。
 
JF龍揚基金經理人魏如宏說,中國身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油價若持續滑落有助中國股市和消費力道回升,從而帶動鄰近的香港和台灣商機,建議可先觀察跌深股及之前被高油價燙傷的消費、零售、科技和金融股等。
 
根據中國7月17日公布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10.1%,較第一季的10.6%下滑了0.5個百分點。不過,7月的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也持續下滑至7.1%,較2月高點持續下滑。雖然多項數據證實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但中國自去年下半年後,加重宏觀調控手段以及數度調高存款準備率,收緊銀根的效果已逐漸浮現。
 
======================下一則====================== 
 
奧運明牌 別寄望太深
2008.08.06【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距離北京奧運開幕只剩三天,奧運將成為全球鎂光燈的焦點,市場人士期待,下跌半年的中國股市將隨奧運的展開,重啟一波行情。寶來曼氏期貨對此表示存疑,認為也可能利多出盡,建議投資人不要過度相信奧運題材,而貿然去搶恆生期指及非金電期指的短多。
 
由過去20年歷史經驗來看,各奧運主辦國前一年股市表現,往往有亮眼的表現,然而在奧運舉辦的當年則表現不一。
 
表現最好的韓國,1988年奧運於漢城舉辦時,該年股市報酬72.76%,但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時,西班牙股市該年則呈負報酬21.2%。寶來曼氏期貨表示,影響各國股市的表現,不能僅由奧運下定論,必須考量當時的總體環境。
 
中國為了應付高漲的通膨壓力,從去年至今年不斷強調且實施貨幣緊縮政策,今年6月更打破去年以來每次調升0.5個百分點慣例,一次調升1個百分點,明確表達抗通膨的立場,中國經濟也逐漸趨緩。
 
寶來曼氏期貨經理留國棟指出,市場期盼奧運題材為中國股市帶來新的氣象,並不全然是利多因素,通常奧運能給予主辦國最明顯的利多,是奧運舉辦前固定資產投資所帶來的效益,奧運過後曲終人散,過多的投資建設,反而使得廠商留有過多的剩餘產能、房市供過於求,反應在股市,即是沉重的賣壓。
 
從北京市統計局資料來看,北京整體旅遊人數年增率截至5月止,呈現逐月遞減趨勢,顯得格外異常,這意味著全球不景氣,正削弱觀光題材所能帶來的實際效益,且僅止於北京及周遭城市,旅遊業收益占全中國GDP比重相當有限。
 
在現今中國經濟逐漸降溫、全球不景氣、以及奧運過後可能面對的投資過剩壓力,皆為中國股市帶來龐大的壓力,受中國影響頗大的香港恆生指數、以及台灣中概股,受此波及短時間恐難亮麗表現,甚至在奧運行情的預期落空後,修正壓力或許將更明顯,不宜過度相信奧運明牌,而貿然搶恆生期指及非金電期指的短多。
 
======================下一則====================== 
 
房地美上季賠8.21億美元 虧損惡化
2008.08.07【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六日電】
 
美國第二大房貸融資業者房地美公司6日宣布,第二季虧損8.21億美元、每股虧損1.63美元,虧損比第一季嚴重,也是連續第四季虧損,顯示房地美經營情況繼續惡化,股價6日在美股早盤因此暴跌約15%。
 
房地美第二季虧損金額遠超過第一季1.51億美元的虧損,更不如去年同期7.29億美元的盈餘,營收比第一季成長11%,增為1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減28%,營收與獲利都遠不如分析師的預測值。
 
房地美宣布第二季業績後,股價一度重挫14.93%,跌為 6.84美元,近中午時,房地美股價回升到6.9999美元,比5日收盤價下跌1.0401美元,跌幅12.94%。
 
和房地美同樣經營房貸融資的房利美在6日近中午時,股價報12.07美元,比5日收盤下跌11.25%,下跌1.53美元。
 
今年以來,投資人擔心房地美2.2兆美元房貸與房貸保證虧損,可能侵蝕公司相當不足的資本基礎,大力拋售房地美股票,造成房地美股價暴跌76%,迫使美國財政部對房地美和規模更大的房利美紓困。
 
房地美為了提高資本額,計畫把第三季股利從25美分,巨幅降低為5美分以下,也計畫發行大量新股,籌募資金。
 
======================下一則====================== 
 
Fed暗示 年底前不升息
2008.08.07【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華盛頓六日電】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5日決定保持目前2%的聯邦資金利率不變,同時聲明中表示經濟成長的下檔風險仍存,暗示今年底前,Fed應該都不會提高利率。
 
Fed在宣布決定維持現行利率水準的聲明中說:「雖然成長的下檔風險仍然存在,通貨膨脹上揚的風險也深值憂慮。」
 
Fed指出,第二季美國經濟能夠擴張的原因包括出口成長和消費者支出強勁,但這兩種支撐力量現在都可能有問題。Fed說,勞動市場「已經進一步趨弱」,意思是失業率上升,同時金融市場「仍然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Fed在6月的利率政策會議時,對經濟成長稍微樂觀一點,說風險「似乎略微減少」,但這次會議後,Fed刪除了這些話,重申房市疲弱與能源價格高漲可能抑制成長的警告。
 
經濟學家說,Fed的聲明略做調整,暗示Fed主席柏南克和理事不希望早早升息,以免進一步削弱就業、助長金融市場不安。
 
Fed前理事、現任史丹福集團公司資深經濟顧問的葛倫里說:「他們不希望搖晃小船,希望提醒大家,他們確實擔心通貨膨脹,目前卻無意採取行動。」
 
蘇格蘭皇家銀行格林威治資本市場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史丹利說:「底線是他們不會很快改變利率,因此儘量不改變聲明中的用詞;他們希望儘量波紋不興,今年也不打算做什麼,只希望儘快讓大家不要猜測他們的行動。」
 
Fed的聲明指通貨膨脹展望「高度不確定」,能源價格支持Fed認定今年和明年通貨膨脹會下降的期望。
 
很多分析師預測明年以前利率都不會提高,這種預測是基於信用危機可能嚴重拖累美國經濟。
 
======================下一則====================== 
 
次貸風暴周年》化解金融危機 升高通膨火焰
2008.08.07【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為全球經濟帶來兩個難題,央行在拯救金融體系時難以對抗通膨,長年的低物價好景可能結束。凍結的融資市場使銀行放貸能力大減,企業投資與其他的實體經濟活動成長最終會受到衝擊。惡性通膨可能在許多國家肆虐,停滯性通膨住在隔鄰。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歐美金融體系奄奄一息使資金市場凍結,但仍有龐大的熱錢在全球滾動,最直接的證據便是這兩年能源與商品市場牛氣沖天,伴隨著全球通膨明顯加速。
 
次貸風暴以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有如冰與火的雙重世界。需要大量融資的槓桿併購(LBO)案件今年急凍,靠這個吃飯的黑石集團、KKR等私募基金業者績效淒慘,而獲利豐厚的企業卻繼續大肆併購,收購美國企業的跨國併購金額在第二季仍達1,243億美元,創史上最高的同期記錄。
 
低廉而豐沛的資金是2003年到2007年催動美國資產膨脹,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把利率從1%升至5.25%之後,資金市場就被次級房貸問題擊倒。金融體系似乎把超低利率看成常態,一旦利率「回歸中性」就不堪一擊。
 
現在,為了化解冰凍的金融市場,全球央行又開始在努力為本已氾濫的熱錢加薪添火。為了融解次貸冰山,美、歐、日央行收縮貨幣政策的計畫遭到中斷。央行口頭的任務在維持「中性利率」,但負利率是長期盤據的事實。
 
一些央行比手劃腳,把物價加速上漲歸咎於「輸入型」通膨:是進口石油變貴了,很無奈,不是我們亂印鈔票。就個別國家而言這言之成理;但就全球一致的通膨加速而言,央行們似乎在說,地球的通膨是從火星進口的。
 
通膨加速最大的受害者將是發展中國家。IMF估計,發展中國家的通膨率將從去年的6.4%加速至9.1%。越南已經被惡性通膨擊倒,菲律賓、印尼處於剃刀邊緣,亞太各國的通膨率目前正朝兩位數前進,亞洲開發銀行(ADB)上個月警告,1970年代工業化國家「超級通膨」的景象可能在亞洲重演。
 
先進經濟體的通膨威脅同樣真實,但不像開發中國家那麼可怖。IMF估計的2007年通膨率為2.2%,今年將升至3.4%,雖不滿意,但還在控制範圍。
 
截至目前為止,專家預測的經濟前景並非世界末日。全球經濟將會放緩,物價壓力也隨之下滑。IMF預估,這個世界在2009年仍能享有近4%的經濟增長。
 
然而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率明顯偏低,通膨風險明確,全球一致的貨幣緊縮有其必要。但美、歐希望亞洲國家升息漲匯,亞洲則堅守匯率,要歐美自行了結。不安的耳語在蔓延,但大家都希望靠別人流血來攻擊通膨惡龍。
 
(系列三)
 
======================下一則====================== 
 
貧富差拉大 中產階級最不平衡
2008.08.07【中時電子報/唐玉麟/新聞分析】
 
高通膨、低景氣,高奢華、低薪資,台灣M型社會漸趨明顯擴大,中產階段要有對抗財富嚴重傾斜下滑,準備勒緊腰帶或過苦日子的心理打算。
 
國內物價飆漲,七月物價指數創十四年新高;但薪資不漲,甚至實際經常性薪資為歷史最大負成長,再加上失業率居高不下,逼近四%,民眾痛苦指數節節飆高。
 
同時,今年一至七月物價指數逾四%,但銀行定存年利率二.六%左右,負利率時代已告確立,短期似難扭轉,民眾不敢投資,「現金為王」,將錢放在銀行戶頭裡,但「孫中山」卻自動變瘦了。
 
為對抗負利率,積極投資者,更慘。台股跌破七千點,直落至六千八百點左右,新政府上任短短二個多月,市值蒸發逾五兆七千億元,平均每名股民損失約七十五萬元,財富嚴重縮水。
 
相對地,國內進口奢華的珠寶、鑽石等總金額,卻屢創新高,預估今年全年突破一千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固然與原物料飆漲有關,但也顯示頂級富豪對奢華品的需求,並未減少,呈現貧富兩樣世界。
 
「高級餐廳高朋滿座,珠寶鑽石、名牌名錶賣的嚇嚇叫」一位經營珠寶商業者說,目前國內處於停滯型通膨,景氣不好,上班族要節衣縮食,但富豪享有的奢華品,並沒有不景氣。
 
面對台灣M型台灣,貧富差距擴大,一般民眾易生強烈相對剝奪感,對新政府不滿情緒,也可能越來越高。
 
「人容易忘記他父親的死,而不容易忘記他沒有拿到遺產(財富)」這是馬基維里在「君王論」的名言,對新政府應是不錯的警示,新政府規畫稅制改革時,都對社會公平因素必須通盤考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