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淺談黃金;油糧跌 商品市場走空;亞洲最新外匯存底
外資抽腿 台韓外匯存底減少;7月物價漲幅5.92% 14年新高

淺談黃金
2008.08.01 【聯合理財網/群益投信】
 
油價漲、電價漲、柴、米、油、鹽樣樣漲,通膨問題成為近期全民關注的焦點,也是街頭巷尾熱烈討論的話題,而就在通膨來臨之際,黃金於是再度成為投資人關注的重點,過去黃金一直被視為是通膨時期最佳的保值商品,而如今除了金條、金幣之外,投資人又多了黃金基金、黃金ETF及黃金存摺等另外的選擇,於是黃金頓時成為兼具保值及投資雙重功能的商品,而黃金價格從今年3月份站上1,033美元高點價位後回落,近期再度轉強之後,也開始出現休息的情況,而未來金價又會如何走呢?我們可以從供需情況、美元走勢、國際油價及通膨進行觀察。
首先,從供需關係來觀察,在供給面由於產金大國-南非的電力供應問題,可能使今年南非黃金的產出減少,而中國大陸也是相同的情況,但是歐洲官方依據2004年9月黃金協議進行黃金調節的動作會增加供給,此外,金礦公司的對沖部位平倉也會使現貨市場增加供給,另外,在需求面,由於金價上漲對於全球珠寶配飾端的需求產生壓抑,但投資端因為黃金ETF規模不斷上升,對於黃金的持有量不斷增加,以目前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treet Tracks Gold Shares(GLD US)持有量即達到690噸的規模,而牙科醫療需求雖然下降,但電子工業端的需求小幅增加,整體來看,黃金的需求與供給在今年度呈現平衡的狀態。
 
過去美元弱勢成為支撐黃金價格走揚的動力,但短期間內美元似有轉強的可能,對於金價將產生壓抑作用,不過中長期還是要觀察美國經濟復甦的力道為準,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漲跌也左右金價走勢,以近期為例,油價從146美元回落,而金價也由近期978美元高價回落,不過近五年黃金價格平均為石油價格的7-9倍,但以目前黃金價格僅為油價的7.4倍,仍位在歷史價格的下緣區,加上,中國、印度這二個黃金最大消費國,通膨依舊處在相對高檔區,由過去經驗,當通膨發生時作為替代性投資的黃金需求也會隨之上升,對於金價具有推升的作用。
 
綜合以上論述,黃金在今年度供需將處於平衡狀態,未來影響金價走勢的不外乎是美元走勢、國際油價及通膨問題,而前述三項即可作為投資前的簡單參考。


 
======================下一則====================== 
 
流行歌曲 暗藏投資密碼
2008.08.06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周華健高唱「請給我多一點點時間,再多一點點空間……」,這可是目前高通膨年代最佳投資術啊,因為時間十空間=利潤。
 
主計處昨(5)日公布國內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5.92%,創1994年以來的新高。在高通膨環境裡,全球股市表現皆欠佳,投資人該怎麼因應?投信業者指出,利用時間和空間,追求長期利潤,才是上策。
 
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創新高,由於8月是颱風季節,是否本月能獲得舒緩,尚難定論;目前中央銀行「五大銀行平均存款利率」1年期為2.72%,投資人今年出現實質負利率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在年初存入銀行100元,年底存款「實質」上將縮水為96.8元。
 
在薪資成長部分,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前五月受僱員工平均薪資較上年同期增加1.37%,薪資成長遠遠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
 
在這種環境下,一般民眾該如何因應?德盛安聯執行副總段嘉薇表示,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才是面對高通膨時代的好方法。
 
段嘉薇指出,全球股市今年來受高油價與高通膨影響,市場震盪激烈,台灣同樣難以避免,許多投資人手中基金都是負報酬,不免相當擔心。以目前的市場氣氛來看,確實相當悲觀,但在股市大幅修正後,也提供危機入市的好機會,尤其是長線投資趨勢確立的綠能、農金等主題基金,仍可定期定額持續持有。
 
此外,拉長投資的「時間」,也是投資獲利的不二法門,由於金融資產隨時都在反應市場的訊息,以及投資人的預期,投資人若投資時間過短,將比較容易受到短期變動影響而虧損出場,但若投資人可以拉長投資時間,就比較能從資產價格的長線趨勢中獲利,並且可以享受到複利的時間價值。
 
======================下一則====================== 
 
油糧跌 商品市場走空
2008.08.06【聯合報╱記者許韶芹、朱婉寧/台北報導】
 
「油糧」變色!紐約油價5日跌破120美元關卡,黃金、玉米、黃豆等商品更相繼跌到近半年以來低點,MSCI世界指數中兩個商品相關類股指數也從歷史新高點狂跌20%,顯示全球商品類股邁入空頭市場。
 
全球經濟前景出現衰退疑慮、原油供給面緊繃狀態獲得舒緩,加上美元近半個月相對強勢,以美元報價的原物料商品明顯回跌。西德州原油由每桶145美元高點,回測120美元關卡,美能源類股周一跌至近6個月新低。
 
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經理人高仰遠分析,油價120美元是多、空指標,次貸風暴造成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效果已經發酵,美元大幅走貶機率不大。
 
他分析,支撐原油飆漲因素逐漸消退,原油跌破120美元大關後,不排除會持續下探,建議手中持有能源、原油類股比重較高的投資人,最好趕緊將部分獲利了結,規避劇烈震盪風險。
 
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副總經理邱亮士建議,現階段資產配置過分偏重原物料題材的民眾,應考慮調整投資組合,資源類基金最好占比重1~3成。
 
富達亞太區投資長馬修斯表示,原物料下跌,新興亞洲是最大的受惠區。她分析,亞洲是油糧消費重鎮,原物料高漲,亞洲國家飽受高通膨之苦;但油、糧價走到高峰,短期內持續回檔,亞洲通膨壓力可望紓解,後市可期。
 
最近國際資金明顯回流亞洲,據統計,亞洲新興市場中是上周唯一資金淨流入地區。亞洲已連續二周吸金,淨流入金額達15億美元(約新台幣450億元)。
 
======================下一則====================== 
 
7月物價漲幅5.92% 14年新高 
2008.08.06【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油電雙漲,加上颱風來襲、菜價上揚,行政院主計處昨(5)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06.88,年增率達5.92%,創下1994 年10月以來新高;七大類指數續呈上揚,其中食物類漲幅13.61%最大。
 
另外7月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達4.06%,為1996年3月以來新高。主計處第三局三科科長吳昭明說,核心物價年增率自去年7月以來皆大於1%,延續一年的上揚趨勢,顯示物價長期仍看漲。
 
吳昭明表示,7月光是食物、燃氣、電費、油料四類漲幅,占總指數比率高達78%。受到兩個颱風侵襲影響,7、8月CPI為相對高峰;去年10月CPI是全年最高點,受基期影響,今年9、10月CPI應會慢慢趨緩。7月蔬菜、水果價格年增率分別為10.16%、25.52%,不過7月底至8月初以來,已有回穩跡象。
 
至於前七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揚4.18%,其中商品類上漲6.30%,服務類上漲2.27%;若扣除蔬菜水果,漲幅3.84%;再剔除水產及能源,得到的核心物價年增率,較去年同期上揚3.21%。
 
吳昭明表示,7月CPI較6月增加0.66%,主因是國內油價續漲,家庭用電費率也調高,加上逢旅遊旺季,機票、國外旅遊團費都處上揚趨勢。
 
相較去年,7月CPI的七大類指數續呈上揚,其中價格漲幅顯著的項目包括香蕉(年增率93.06%)、芋頭(80.96%)、木瓜(68.20%)、芒果(60.22%)、沙拉油及調理油(60.19%)、吳郭魚(49.53%)、檳榔(34.26%)、雞肉(指定部位)(33.06%)、虱目魚(29.09%)、自行車(28.21%)、豬肉(27.70%)。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昨(5)日公布7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1.49%,創2004年11月以來新高。以美元、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分別達26.50%、17.23%,是1980年3月和同年12月以來新高。主計處表示,進口物價年增率已創下第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新高。
 
主計處第三局第三科科長吳昭明表示,7月WPI為119.05,年增率達11.49%,主因乃受新台幣對美元較上年同月升值7.92% ,以及原油、石油及煤製品、基本金屬、化學材料等價格,仍處於高檔交互影響。
 
其中國產內銷品漲16.83%,因為鋼鐵、油品、石化原料等價格仍居高檔。
 
======================下一則====================== 
 
外資匯出潮 外匯存底恐跌破2,900億美元 
2008.08.06【經濟日報╱記者雷盈、羅兩莎/台北報導】
 
外資落跑,我國外匯存底帳面數字跟著難看。中央銀行昨(5)日公布我國7月底外匯存底是2,908.98億美元,較上月減少5.07億元,世界排名第五。市場人士估計,若外資匯出潮擋不住,下個月外匯存底恐跌破2,900億美元。
 
不只台灣,亞洲及新興國家市場都成為國際熱錢提款機。據統計,全球前九大外匯存底國家近來逾半數外匯存底銳減,其中又以南韓減少最多,與6月底比較遽減106億美元。
 
同時,包括印度、香港、台灣和巴西等地的外匯存底,也都比前一個月減少4至58億美元。但中國大陸仍不減反增,6月較5月增加11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599億元),名列全球第一名
 
今年1月台灣外匯存底從世界第四名掉到第五名,已連續七個月維持在世界第五名的位置,次於大陸、日本、俄羅斯、印度。
 
央行外匯局副局長林孫源表示,7月外匯存底減少,主要是因為外資淨匯出所致;至於是否與央行持有美國「二房」債券有關,7月外匯存底的外匯孳息收入情況如何,他未予回應。
 
匯銀人士指出,以6月我國外匯存底為2,914.05億元為例,光單以2%的存款利息來算,至少就有4.8億元的利息收入,此一數字尚不含我國出口廠商賺進的外匯,但這些都彌補不了外資匯出的缺口。
 
匯銀人士表示,根據證交所的資料,7月11日到25日外資淨匯出13億美元,若再對照7月外匯存底下降的數字,以及本該賺得的4.8億美元利息推估,7月外資至少淨匯出20億美元以上,8月匯出恐擴大。 

 
======================下一則====================== 
 
外資續匯出 台幣貶破30.7 
2008.08.06【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國際美元走強、外資持續匯出,台幣兌美元匯價昨天持續走低,且一舉貶破30.700關卡價位,終場收在30.721,貶值5.5分;成交量則達15.23億美元。
 
市場人士說,昨天台幣以30.706開出,由於國際美元反彈,台幣一舉摜破30.700整數價位;午盤以後,外資持續匯出,台幣貶幅擴大,一度下殺至30.758低價;貶值9.2分。
 
不過,尾盤因中央銀行進場適度干預,終場以貶值5.5分收盤,並收在30.700以上價位。
 
大型外匯銀行主管指出,近日國際油價大幅回軟,但是美國經濟基本面仍不佳,近日美元匯價走揚,只能以反彈視之。
 
交易員並強調,因第三季是國內電子業接單旺季,加上近來國際油價大跌,央行基於出口競爭力等考量,可望讓台幣適度走軟,提振出口,因此,預計第3季台幣有機會回貶到30.800;甚至至31.00附近價位。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交易員透露,昨天外匯市場收盤後主計處公布7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5.92%,較市場預期高出許多,激勵外資透過場外交易,大舉買進美元,台幣因而看貶。
 
======================下一則====================== 
 
新台幣貶值1.17貶破30.8元  
2008.08.06【中央社╱台北六日電】
  
今天台股大漲,台北外匯市場因銀行回補美元,外資匯出,新台幣匯率早盤重貶逾1角,中午十二時匯市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為30.838元,貶值1.17角,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11.26億美元。
 
匯銀人士指出,由於國際美元轉強,油價回落,包括日圓、韓元及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今天同步走貶,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因銀行間回補美元,外資匯出,續呈貶值之勢,新台幣已連續多日貶值,累計貶值逾4角,早盤新台幣匯率貶破30.8元。
 
國際匯市方面,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 (FOMC)宣佈將聯邦資金利率維持於2%,使得美元兌歐元匯價今天大幅升值,台北匯市中午十二時收盤,1歐元兌1.5492美元,1美元兌108.32日圓、兌1017.30韓元。
 
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天開盤價為30.745元,盤中最高30.655元、最低30.849元,午盤暫收30.838元,貶值1.17角,成交量11.26億美元。
 
======================下一則====================== 
 
外資抽腿 台韓外匯存底減少 
2008.08.06【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受美國次貸及「三房」風暴衝擊,亞洲及新興國家市場成為國際熱錢提款機。據統計,全球前九大外匯存底國家近來逾半數外匯存底銳減,其中又以韓國減少最多,與6月底比較遽減106億美元(約合3233億元台幣)。
 
同時,包括印度、香港、台灣和巴西等地的外匯存底,也都比前一個月減少4至58億美元。但中國大陸仍不減反增,6月較5月增加118億美元(約合3599億元台幣),名列全球第一名
 
央行昨天公布,至7月底止,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2,908.98億美元,較6月底減少5.07億美元,名列全球第5名。官員解釋,外匯存底減少,主要是7月分外資大舉匯出。
 
據統計,到6月底止,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高達1兆8,088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一名;其次是日本到6月底的9,735億美元。
 
在俄羅斯方面,據統計,到6月底止外匯存底金額達到4,596億美元,名列第三大,而印度至6月25日止則為2,969億美元,較5月下旬減少58億美元。
 
官員表示,與6月底比較,我國和韓國外匯存底均較上月減少,特別是韓國,因外資大舉撤離,韓國央行為阻貶韓元,大舉拋售美元干預匯率,致外匯存底較上月銳減106億美元。
 
財金官員分析,亞洲和新興國家外匯大幅減少,主因是國際熱錢撤離亞洲等市場。以韓國為例,年初以來,在國際原物料一路狂飆之際,韓元卻因國內政治因素,導致外資大舉撤離,成為亞洲貨幣「獨貶」貨幣,為抑制進口物價,過去一個多月,韓國央行砸下大筆資金,強力阻貶韓元,致韓國外匯存底銳減逾百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原物料狂飆、韓元卻大貶雙重因素衝擊下,韓國貿易轉為逆差,使韓元更加疲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