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中概港陸股 嚴設停利點有賺就要跑;全球股市擺脫低迷;美股油價牽動 亞股有望反彈
‧英經濟難脫困\日本 唯一受惠物價上揚的國家\泰股撿便宜;生技製藥醫藥設備 3類股熊市


滙豐:亞股 下半年市場焦點
2008.07.23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滙豐卓譽投資管理(Halbis)亞太區行政總裁葉伯謙(Ayaz Ebrahim)指出,美國景氣衰退,恐將持續到今年底或明年初,但市場一旦穩定時,亞股勢將成為市場焦點,滙豐看好中國、香港、泰國、印度及台灣股市的未來表現。
 
葉伯謙強烈建議,投資人不要在此時殺出手中的亞股基金,因為一旦市場趨穩、原物料價格趨緩時,亞股勢將重新回到市場的焦點,但也不需要100%持有股票,下半年可以布局債券、亞股,並保有部分現金。
 
滙豐中華投信昨(22)日舉行抗通膨說明會,由長駐香港的葉伯謙擔任主講人,說明下半年全球投資展望,吸引上百位投資人參與,投資人對於美國熊市(空頭市場)持續期間,亞股表現不如拉美、東歐,感到憂心,不知是否該殺出手中的基金。
 
葉伯謙表示,美國次貸風暴加上通膨問題,使美國景氣可能持續衰退,美國房價估計可能再下滑15%,美國金融業預估損失也將擴大,今年內可能再打消2,000億美元,各銀行對核新貸款極為謹慎,美國民眾的消費力也將衰退。
 
雖有不少壞消息,但葉伯謙認為仍有好消息,包括美國企業體質強健,可以承受需求降低的衝擊,比起過去景氣衰退期,美國這次的失業率上升幅度可能較小;此外,新興市場經濟依舊蓬勃發展,中國經濟成長持續強勁,巴西、俄羅斯也未減速,全球2008年的經濟仍可保持成長,不致受美國影響而衰退。
 
目前滙豐最看好中國市場,也看好台股。葉伯謙說:「如果你問外資未來12個月會加碼哪些區域,台灣絕對是其中之一。」台灣新政府對兩岸開放的政策,外資對此一作法甚表歡迎,遲早會敲進台股,且去年下半年以來,表現疲弱的科技股,也有再起的機會。
 
在中國股市方面,滙豐卓譽看好的是香港的H股(國企股),因為比起中國A股,香港的H股財務狀況相對透明,本益比15.8倍也相對合理,預估今年中國企業盈餘成長還有17%,在市場對行情絕望時反而是加碼時機。
 
======================下一則====================== 
 
南韓經濟險似金融風暴時
2008.07.23 【工商時報/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南韓財長姜萬洙周二表示,該國儘管出口仍強勁,但經濟上問題的嚴重程度不下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這段談話與稍早亞洲開發銀行(ADB)下修南韓經濟成長預測前後呼應,降低南韓積極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加上外資大舉搶進,促成南韓公債價格周二大漲。
 
南韓財長姜萬洙周二在南韓國會說:「除了出口外,每件事,包括投資、消費、就業及經常帳餘額,都呈現見諸於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時期的趨勢。」
 
國際貨幣基金曾以570億美元,即該機構歷來最大的紓困手筆,拯救南韓免於在1997年淪入國家破產。
 
就在姜萬洙發表這番談話之前幾個小時,亞洲開發銀行才下修對南韓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前者從3個月前的5.0%降至4.7%,後者從3個月前的5.2%降為4.9%。
 
姜萬洙周二的嚴峻示警,已是他這個月來的第二次。稍早在7月10日,他曾表示南韓經濟正走向危機。當時他對記者說:「在我們經濟的任何角落,有利的趨勢都寥寥可數。」
 
南韓現為全球第五大原油進口國,邇來深受油價上漲重創,6月份通膨年率高達5.5%,是將近10年來的最高水準。而在原油及其他商品價格上漲的拖累下,南韓經常帳餘額到5月份已連續第六個月赤字。不過南韓財政部仍預測該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為4.7%。
 
亞銀下修經濟成長預測值及姜萬洙的談話,降低南韓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加上外資周二因揣測底部已近而搶進,激勵南韓公債價格大漲,指標性5年期債的殖利率下滑17個基點,成為5.95%作收,創今年3月18日來最大單日跌幅。
 
9月公債期貨價格周二勁揚58個跳動點,成為105.28,為1月23日以來的最大漲幅。
 
======================下一則====================== 
 
美林投資預報 化身天氣符號
2008.07.23 【工商時報/黃怡錦/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將會出太陽、香港晴時多雲、台灣則會下雨。這是美林最近一份亞洲投資景氣報告,將資產配置投資周期,以天氣預報來比擬,其中台灣因台股修正,顯示為雨天的氣候,未來還是持續多雨。
 
美林預測,今年亞洲地區以升息來對抗通膨的市場,利率會比較高的包括中國、印尼、印度、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與台灣。
 
對於台灣投資預測,以天氣符號表示,3月22日之前為出太陽的晴天,因台股指數漲幅優於摩根士丹利亞太地區指數26%以上,目前台股也出現明顯修正,時值下雨氣候,預測接下來也會是雨天。
 
台灣雖有高股息殖息率,被視為是相對具防禦性的市場,但美林台灣策略師程淑芬擔心,全球通膨問題恐不利台灣的出口,且近期亞太地區市場整體投資價值下降,也會波及到台灣。美林將今年台灣實質GDP成長率預估值,調降至5%。
 
相較於大中華區經濟體。美林認為中國大陸市場的投資氣候,已從早前的打雷閃電下雨,現在的情況有所好轉,僅下雨。美林策略師馬修斯(Mark Matthews)表示,大陸的通膨數據雖然高漲,但整體經濟成長率還是可望達到10.9%,此外,大陸寬鬆定義的貨幣供給占GDP比例高達150%,與多數已開發國家遠低於100%相比,高出許多,因此也預測未來中國大陸市場將會看到晴朗的好天氣。
 
香港的投資氣候現在是雨天,未來美林則預測會回到晴時多雲。馬修斯指出,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連結,應能確保強勁的成長與資金流入;內需消費會因中產階級的成長而受到支撐。
 
======================下一則====================== 
 
錢進港陸股 設停利點不戀棧
2008.07.22 【工商時報/徐晨縈/台北報導】
 
奧運到來,北京各地開始嚴加管制,但無損民眾期待慶祝奧運行情到來,隨著全球股市可望落底,又有奧運加持,港陸股市短線齊歡唱迎接奧運到來,搶短資金開始進場,建議投資人嚴設停利點,有賺就要跑,主因是奧運過後,大陸股市應會修正。
 
周一亞股全面反彈,連港陸股市也不例外,受印花稅可能單邊課徵,及奧運到來利多刺激,上海綜合指數大漲2.99%,收2861點。
 
A股似乎已出現反彈走勢,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在深圳研討會上表示,考慮到油價大幅下跌和通膨己開始顯現減緩等因素,A股應已處於底部,估計從7月開始的此波反彈,至少會維持到年底,但上海綜合指數漲回至3500至4000點就已是不錯的表現。
 
一般市場認為,上海綜合指數2600點是底部,2800點則是月線支撐點,只要能守穩此位置,上海綜合指數將向下一個關卡3200點邁進。
 
大陸銀河證券分析師認為,儘管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等重要經濟數據仍偏高,但在全球股市出現反彈的情況下,大陸股市短期調整可望結束,後市有望進一步反彈,本周較看好資產重組類股,但要注意成交量是否有持續放大。
 
上周五,QFII外資進場逢低承接意願高,據TOPVIEW統計,QFII當日進場買進20億元人民幣。此外,國內民眾也開始透過券商複委託買進中國和香港ETF等。
 
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研究部楊傑認為,其實海內外民眾對於北京奧運行情有過多的期待,受惠於奧運的公共基礎建設等類股早就在4月分反應完畢,目前奧運舉行,對股市實質面的影響相當有限,尤其是偏向消費、旅遊、酒店的類股,其所占的權重小,但就市場信心面來說,或許在情緒的推動下,股市會有一波不錯的上漲行情。
 
因此,市場分析師認為,投資港陸股市以搶短為主,設好10至20%的停利點,因下半年大陸股市將面臨另一波非流通股解禁潮,以及奧運過後,經濟恐減緩的隱憂。
 
======================下一則====================== 
 
華頓》熊市後 反彈行情不遠
2008.07.21 【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一顆又一顆的次貸未爆彈,炸的投資人心驚膽跳;屢創新高的油價更是火上加油,延燒整個美國股市。S&P500指數繼道瓊工業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的腳步,下跌幅度皆較去年10月高點超過20%,符合熊市定義,美股早已進入熊市行情。不過,低迷中總見曙光,歷史經驗顯示熊市過後,反彈行情就不遠,幅度可望都超過兩成。
 
雖然市場一片低迷,但華頓全球旺組合基金經理人林秋瑾表示,根據過去歷史經驗顯示,1962-2002年十大熊市中,平均空頭市場的跌幅為30%,但底部出現後,平均僅22天即可反彈一成,且反彈兩成的平均時間約三個月,若從現在時間點來算起,預估若出現反彈行情,將可能延續至美國總統大選(約11月)之前,投資人應可不必過於憂心。
 
林秋瑾進一步指出,過去逾40年來,美股共有9次正式進入熊市行情,而當熊市底部出現後,美股一年後表現均為正報酬,且平均漲幅高達三成。正如同股神華倫巴菲特的名言:「當人們開始貪婪時,你要開始恐懼;而當人們開始恐懼時,你要開始貪婪」。此刻適逢市場信心最低迷的時刻,對積極型的投資人而言,或許正是危機入市、掌握反彈契機的時機。
 
若就類股來看,林秋瑾預估本波反彈動能將由金融類股拔得頭籌,而科技類股則緊追在後,惟能源類股受到油價重跌的打壓,反彈幅度可能相對落後。另外生技類股也是市場一大亮點,自5月份股市回檔以來,道瓊工業指數自高點回檔至本週四收盤價之幅度為13%,而NBI生技指數則逆勢上漲5.6%,券商高盛、摩根史坦利也對該產業主要幾家大廠均給予買進建議,投資人不妨多加留意。
 
======================下一則====================== 
 
蕭正義:持盈保泰 看好美大型股
2008.07.22【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專題報導】
 
瑞士銀行財富管理研究部台灣主管蕭正義預測,全球經濟不會呈現V型反轉,比較可能是緩步復甦,投資人要「持盈保泰、分散風險」。
 
蕭正義建議投資全球股市應審慎保守,但相對看好美國的大型股;至於油價則因為投機性買盤和供需緊俏等因素,短期還是可能創新高;農產品價格短期有修正,但長期看好;與人口老化議題相關的醫療保健相關產業值得長線布局;而信用評等在AA-級以上的美國大型公司公司債年報酬率可以到4.5%,是還不錯的選擇。
 
全球經濟面臨通膨和經濟走緩的威脅,主要來自原油和農產品上漲。蕭正義說,油價過去一年上漲94%,小麥漲38%、玉米漲108%、大豆漲82%,和民生必需品相關性很高;通膨方面,越南通膨高達26%,印度、菲律賓和印尼也都逾10%,俄國也有15%。中國和印度合計有幾十億人口,全球有三分之二人口面臨二位數的通膨,對全球經濟威脅很大。
 
蕭正義分析,以目前的通膨年增率來看,今年底通膨和緩比較困難,要等到明年,因為今年基期墊高,明年通膨至少不像目前對經濟威脅來得大。
 
蕭正義說,以最大經濟體美國為例,次貸風暴和房市走弱對消費支出有負面影響,尤其是占總支出7成的消費支出衝擊更大;美國退稅實施後,消費數字還不錯,但能否持續,值得觀察。
 
 
投資新興市場 保守點
蕭正義建議,就股市來看,投資新興市場可能還是要相對保守,和去年10月的高點相比,整個新興市場跌了24%。從歷史資料來看,1994年墨西哥金融風暴,新興市場從1994年9月到1995年3月,跌幅超過20%;1997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7月到1998年9月,跌幅48%;2000年科技業泡沫,2000年2月到2001年9月,跌幅也有46%。也就是說,新興市場跌幅儘管已有2成,但不代表沒事,操作上偏向審慎。
 
但是從2003年到2007年投資新興市場、賺了很多錢的民眾可能很納悶,中國和印度的成長狀況不是還很好嗎?蕭正義提醒,過去的走勢已經反映未來成長性,投資人不應該再期待有如過去200%到300%的投資報酬率。
 
如果要投資已開發國家股市,蕭正義相對看好美國大型股,因為這些大型國際化公司在各地都有營運布局,已幫投資人分散投資風險,而且公司財務結構相對穩健,在現今信用控管嚴格時,這些公司容易拿到好的信用評等,更方便籌資,因此有其優勢。
 
歐洲央行在7月初升息,明顯是因為抵擋不了通膨壓力,因此儘管經濟走下坡,仍不得不升息,但這對經濟會造成負面影響,也提高企業的籌資成本,因此對歐股看法比較持平。
 
 
老化議題 可長期投資
商品方面,以石油為例,蕭正義認為,油價在未來9到12個月會拉回來,但因為供需緊俏,以及仍有很多投資性買盤,短期內還是可能創新高,但經過一段時間大家會調整需求,就會反應在價格上。農產品則受到人口增長、氣候等因素影響,即便面臨短期修正,長期價格還有上漲壓力。此外,因應人口老化議題衍生的醫療保健類很適合長期投資,但蕭正義提醒,相關投資要以3到5年來投資,要期待半年或一年大漲是不可能的。
 
蕭正義認為投資評等好的美國大型公司公司債,也可能是不錯選擇,像是AA-或AA評等的公司都有4.5%的年報酬率,反觀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只有2%,相當適合保守型投資人,但天期不要太長,度過這1、2年,先持盈保泰再說。
 
======================下一則====================== 
 
台壽保投信》全球股市 回神啦!
2008.07.21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近期美國原油期貨投機部位開始退潮,因此一旦油價開始回檔,可能在近期看到100~110美元/每桶,甚至不排除跌破100 美元/每桶。一旦油價大幅拉回,對於全球通膨壓力將可稍微舒緩,而資金也可望從商品投資轉進股市投資。第三季全球股市在修正20%後,將有一波可以期待的反彈行情。
 
台壽保投信表示,若第三季通膨問題能進一步舒緩,則不排除第四季配合歐美耶誕需求旺季,全球股市可望近一步彈升。台股仍是今年最值得投資的市場:一方面看好中長期成長的潛力,主要因為在新政府陸續鬆綁兩岸經貿政策後,明年在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下,一個更加開放的台灣經濟將可再度提昇,而陸客觀光、公共建設也可望在明年對台灣內需產業有明顯的助益;另一方面,今年亞洲貨幣最強的除了人民幣外,台幣表現亮眼。
 
台股在修正2,500點後,目前本益比來到11倍不到,過去台股最低本益比為10倍,主要為2000年科技泡沫化以及SARS的修正,以目前來看,6,600-7,000將是這一波中期修正的底部區,亦是投資台股中長期絕佳的買點。在全球擔憂的兩顆石頭移開後,目前正是回頭佈局股市的好時機,相較於其他股市擁有絕佳的投資題材與成長動能,加上相對強勢的貨幣,台股確實是亞洲市場投資的首選。
 
======================下一則====================== 
 
四大利空夾擊 經濟學家看壞美下半年景氣
2008.07.22 【工商時報/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景氣在今年下半回升的希望破滅。根據美國的全國企業經濟學協會(NABE)周一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55%受訪經濟學家預測美國今年下半經濟不會成長或只成長1%,其中10%甚至認為美國經濟今年下半恐會出現負成長。
 
美國經濟正面臨原物料價格上漲、次貸風暴、信用緊縮危機與就業市場不振等多重打擊。而根據NABE對美國企業主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打算在下一季調漲產品價格的受訪企業比有意降價者多出將近3倍,另外只有9%受訪企業表示會在今年下半年增聘人手,如此比例是5年來最低。
 
NABE負責這次調查的經濟學家賽門森表示,經濟學家們更加審慎評估今年下半經濟情況,他們大多數預期前景將呈疲弱,但並非絕望,他預測美國今年下半經濟成長率將會是微不足道。
 
受訪經濟學家中有32%預測美國今年下半經濟成長率介於1%與2%之間。
 
今年稍早,有許多人預期今年上半是美國經濟的寒冬,但預料景氣到了下半年就會逐漸走強。然而,由於美國政府1.68億美元經濟振興方案中的發放退稅支票措施起跑得比外界預期的早,因而有可能造成美國下半年經濟成長轉疲。賽門森指出,許多人已經放棄美國景氣將會在下半年復甦的念頭。
 
美國經濟成長率在去年第四季大縮水,今年第一季繼續陷泥沼,到了第二季因為獲政府發放退稅支票此一因素的支撐,成長率預料略有起色,但部分專家擔心,隨著退稅的支撐力減弱,美國經濟成長到了今年第四季恐怕再受重創。
 
根據NABE對美國企業主調查,有75%受訪企業表示其原物料成本上漲,這是1994年這類調查開始以來新高比例,也因為這樣,美國企業的利潤率縮水,並導致35%受訪企業在上一季調漲產品售價,此一比例較3個月前調查結果高出6個百分點。
 
賽門森表示,原物料及其它非勞動投入的成本持續上揚是一大隱憂,同時拖累企業的獲利能力。
 
======================下一則====================== 
 
亞股大反攻 力道要看四訊號
2008.07.22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亞股昨日出現難得一見的大反彈,主要股市反彈幅度都超過2%以上,其中單日以台股上漲3.97%表現最佳,韓國股市也有3.5%的漲幅。法人認為,亞股反彈力道能有多強,維持多久,要觀察四指標,包括美股、油價、通膨及外資動向,現階段還不宜搶進單一國家基金。
 
德盛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傅子平表示,美股後市表現,仍是牽動全球股市是否出現強勁反彈的重要因素。從美國次級房貸事件發生以來可觀察到,全球市場脈動已漸趨一致性。據最新經濟學人的統計,回溯1980至1990年代,當時MSCI世界指數與美國S&P500指數的連動性僅為50%,然而近幾年來連動性已達80%以上。
 
其次則是油價的表現,上週五國際原油直直落,單週下跌16.2美元,收在128.88美元,單週跌幅11.16%。傅子平認為,如果油價能維持在130美元以下,亞股有機會出現強勢反彈,若油價又出現上揚,亞股反彈力道可能就會比較弱。
 
匯豐太平洋精典基金經理人林秀璘指出,通貨膨脹問題至今仍是左右亞洲股市的最大變數之一,但是能源及糧食價格沒有繼續飆漲,在去年第四季物價年增率的基期偏高下,預期全球通膨壓力在今年第四季出可望獲得舒緩,也將減輕各國中央銀行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的壓力,亞洲股市將有機會出現反彈。
 
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協理邱可君表示,除了美股、油價、通膨之外,第四個訊號就是觀察國際資金是否回流亞股,一旦外資開始持續買進亞股,則可視為支持亞股回升的強有力訊號。
 
根據EPFR統計,外資從5月底迄今已經連續七周賣超亞股,今年迄今累計賣超132億美元,遠較第二名的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賣超78億美元多出了近一倍的資金流出。
 
邱可君認為,未來印度、馬來西亞是短期應避開的亞洲市場,而台灣、日本、大中華股市則是相對看好的市場,仍可逢低布局。
 
德盛安聯投信則表示,雖然亞股出現大反彈,但由於通膨仍處於高檔,亞股波動還是會很大,投資人應先檢視手中亞股基金,若屬於單一國家時,最好是在反彈時,逢高減碼,並將資金轉往亞洲平衡型、亞太股票型基金,以分散風險。
 
======================下一則====================== 
 
亞股翻紅 後市看外資表態
2008.07.22【經濟日報╱記者黃俊苔/台北報導】
 
上周美股連續三日上漲,加上油價近期大幅回檔,亞洲多國股市昨(21)日演出大漲行情,包含台灣、南韓、香港、泰國股市漲幅都超過3%。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協理邱可君表示,外資態度仍為亞股表現關鍵因素,如果美國企業財報優於預期,搭配油價回落等條件,亞股很有機會展開反彈行情。
 
上周中國公布6月CPI年增率為7.1%,連續第二個月滑落。市場認為,中國通膨最艱困的時期已經過去,預計下半年通膨壓力將持續縮小,現在須專注於如何維持經濟成長不墜,若年底前宏觀調控鬆動,則跌深的股市具有反彈機會。
 
摩根富林明投信亞洲產品線產品經理謝瑞妍指出,大中華地區擁有豐富的外匯存底與經常帳盈餘,近期又有奧運題材加持,為亞股較佳的投資標的。南韓在抗爭告一段落後,下半年可望再度轉為貿易順差,具有轉機成長潛力。日本相較亞洲各國較不受原油價格左右,為現階段防禦性部位的首選。至於仍為政治疑慮與通膨所苦的馬來西亞以及修正幅度深的印度,宜稍安勿躁,繼續觀察後勢表現。
 
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趙心盈說,亞股這波修正背後因素複雜,油價是否回落、通膨壓力何時降溫,以及美國政府對二房的援助計畫能否重建市場信心,都影響亞股未來表現。如果以上不確定因素能夠獲得解決,亞股才能回歸基本面表現。目前財報將是提振市場氣氛的要素,例如中國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南韓浦項鋼鐵等獲利攀升,同時帶動股價表現,日後若能有更多財報利多,則可望延續跌深亞股的反彈上升力道。
 
根據EPFR統計,外資從5月底迄今已經連續七周賣超亞股,今年累計賣超132億美元,遠多於第二名的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賣超78億美元。邱可君分析,外資是否回流,為觀察亞股極佳的訊號,一旦外資開始持續買進亞股,則可視為支持亞股回升的強有力訊號。
 
最近正值美國超級財報月,為測試股市底部非常好的觀察指標。若企業財報優於市場預期者多,搭配油價走跌、通膨回穩等有利條件,且股市對利空消息鈍化,則亞股很可能展開一段驚喜的反彈行情。
 
======================下一則====================== 
 
美股、油價牽動 亞股有望反彈
2008.07.22【聯合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台股昨天漲幅高達3.97%,韓國股市昨天也大漲3.87%,台灣及南韓引領亞股吹起反攻的號角。由於外資上周在亞股賣超已有減緩趨勢,若油價持續回檔、美股營收優於預期,短線亞股有機會上演反彈行情。
 
國際原油價格上周大跌11%,創下2004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單周下跌16.20美元,也為期貨交易自1983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價。油價回弱,使得外資對亞洲股市賣超動作縮小,印度股市上周兩個交易日反彈超過8%,而亞股在昨天中,除了越南、馬來西亞股市,幾乎都以大漲作收。
 
德銀遠東DWS台灣精選主題基金經理人姚郁如表示,上周全球金融股因「二房」危機受到波及,但在美國金融股如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等陸續公布財報皆優於市場預期下,激勵昨天台股大漲,然而成交量能卻縮減至1,000億元之下,顯示市場投資人依然缺乏追高意願,後續仍須觀察。
 
匯豐太平洋精典基金經理人林秀璘表示,美股與油價動向仍將是左右投資人信心的主要因素,美國企業繼續於本周公布財報,若油價持續回檔而美股營收優於預期,則亞股可望持續反彈,但在投資人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前,面對近期股市波動仍以審慎態度為宜。
 
投信業者認為,亞股長線投資價值已經陸續浮現,但短線仍將受資金面與信心面的影響,操作方面建議暫時觀望,等待美股走穩,或影響信心面的通貨膨脹、次級房貸等問題舒緩,再分批布局通膨影響較低的日本,以及短線外資超賣的台灣、南韓等東北亞股市。
 
東南亞股市則看好印度,由於印度股市本益比,由21倍大幅降為13倍,可以考慮逢低進場。
 
======================下一則====================== 
 
抗通膨 日本第一
2008.07.21 【聯合晚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最新通膨數據顯示,歐元與越南的通貨膨脹指標皆創下16年新高,韓國物價指數亦加速增至7年新高,而印尼、菲律賓為了抑止物價上揚,相繼投入升息行列,全球通膨問題與擴大,迫使各國央行開始扭轉半年前的貨幣政策。先鋒投顧研究部指出,由於日本股市從4月以來相對抗跌的走勢,被過度減碼的日本,有機會是下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選擇。
 
日本由於上揚的物價可為日本內需市場、金融業以及其他擁有節能技術的企業帶來利多,此外,由於日本過長達五年通貨緊縮的歷史背景讓日本成為全球唯一受惠於物價上揚國家的主因。
 
先鋒投顧研究指出,日本經濟曾陷入通貨緊縮達數年之久,民眾早已養成抑制消費的態度。因此,適度上升的通膨可轉變日本消費者過去延遲消費的習慣,刺激過去想購物與置產卻未行動者,有助日本內需經濟。
 
此外,日本大部分的金融機構並未捲入美國次貸風波之中,使目前困擾美歐各大金融機構甚深的資產減損與再融資等問題,並不存在於日本銀行體系中。
 
先鋒投顧研究指出,日本經濟已踏入擺脫通縮的階段,該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將一改長久以來的負成長模式,加上全球央行已陸續萬入升息階段,預期帶動未來日本基準利率自目前0.5%的水準向上調升。
 
不過,也因為日本目前利率過低,將有效減弱升息對銀行業造成的衝擊,且預期升高的利率將使目前因利率過低而差距不大的長短利差在未來擴大,有利銀行從存放款業務中增加收入,因此金融產業前景相對被看好。
 
整體來看,通貨膨脹不僅可為日本經濟帶來短期的刺激,隨著失對率的降低與實質薪資指數的增加,顯示日本應有望透過需求增加形成良性通膨環境,對於長期經濟發展提供動能。
 
======================下一則====================== 
 
泰股撿便宜 正是時候
2008.07.22 【工商時報/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亞洲華爾街日報周一報導指出,泰股目前本益比是亞股中最低的,而泰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料將超越去年,雖然泰國政局動盪,但現在可能是風險容忍度高的投資人進場時機。
 
泰股上周狂跌,本周一以上漲3.43%收盤。
 
摩根大通本月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雖然泰股尚未真的跌至賤價水平,但已經落入「價值領域」,膽大的投資人或許能瞄準不論政治情勢如何演變、獲利能力依舊強韌的泰國企業。
 
部分分析師看好後市益發看俏的泰國能源類股,標的包括PTT探勘與生產。也有分析師偏好泰國電信類股,如手機網路業者先進資訊服務(AIS)就是不錯選擇。
 
PTT探勘與生產股價周一上揚6泰銖,以每股149泰銖作收;AIS周一股價收在每股91泰銖,單日漲幅為3泰銖。
 
花旗集團表示,AIS過去在景氣欠佳時期仍大致保持住淨利成長率,且該公司現金流屬強勁,雖然泰國電信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但客戶需求並未受到通膨影響。花旗預估AIS股價今後1年期間將突破每股110泰銖關卡,等於周一股價再漲將近21%。
 
然而在泰國政壇鬥爭依然沸騰的情況下,投資人前進泰國股市還是要步步為營。對許多泰國人而言,這次政爭不過就是兩組抱持不同人生哲學的人對於如何經營泰國這個佛教國家的競賽,不過,情勢愈演愈烈令許多投資人和投資銀行擔心,匯豐全球研究本月基於泰國政治風險過大而將泰股投資建議從「加碼買進」調整為「減碼」。
 
但對於膽大的投資人而言,泰國有著相當不錯的賺錢機會。泰國政府預料該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在延宕已久的基礎設施建案陸續展開之下達到5%至6%,超越去年的4.8%。
 
======================下一則====================== 
 
ITEM Club:英經濟難脫困境
2008.07.22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英國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預測機構ITEM Club週一表示,隨著英國經濟大幅走緩,失業人數增加與通貨膨脹依然持續在政府目標之上,英國經濟的「恐怖電影」在未來數個月還會持續上演。
 
由安永會計公司贊助的ITEM Club的夏季預測報告指出,英國今年經濟成長將從2007年的3%遽減至1.5%,至於2009年更只有1%增幅,遠低於英國政府預估的2.25%至2.75%的擴張幅度。該預估目標是英國財政大臣達林在3月份年度預算時所提出。
 
不過達林在上週接受報紙訪問時,已經改口表示英國經濟趨疲,可能較他預期更為「嚴重」,他並補充經濟局勢落在他預期範圍的「最底部」。
 
ITEM Club表示儘管英國經濟情勢並不如1990年代初期的經濟衰退前般嚴峻,但是物價有必要加以控制,以遏止已經攀升至16年高點的3.8%通膨年率失控。該報告強調,「就如同任何恐怖電影,雖然有脫逃路線,但並非是容易的一條」。
 
報告還表示,「薪資增加有必要持續克制……薪資普遍性的大幅增加,將會引發災難發生,而需要以更高利率與減少產出,來讓通膨回歸於控制當中」。
 
不過該報告也指出,即將來臨的經濟減緩應該能舒緩通膨壓力,為英格蘭銀行今年稍後的降息鋪路。
 
此外ITEM Club還表示,房價在今年將會持續下降約10%,至於到2009年房價還將再下跌6%。至於年通膨率將在未來12個月依然高出政府設定的2%通膨目標。
 
此外失業人口到2010年將會增加至2百萬人。去年底的失業人數為160萬人。 ITEM Club執行長史賓賽表示,「無論是商業中心與房市,想要在情勢轉好之前還會變得更加惡劣」。
 
======================下一則====================== 
 
歐美股反彈 專家勸快跑
2008.07.22【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上周彈力最強的前五名都是歐美股市,反彈幅度都超過3%。但是,熊市真的結束了嗎?投資專家指出:這只是跌深反彈,投資人還是快點解套落跑為佳。
 
上周的全球市場有如坐雲霄飛車,先是二房風暴讓全球投資人信心崩潰,全球度過黑色星期二,同時google等大公司公布財報不佳,也令股市陰雲罩頂,之後油價大回檔跌至130美元以下,又令美國股市連續大反彈三天。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歐、美僅是跌深反彈,但在美國經濟趨緩陰影未除、通膨依然持續高漲狀況下,投資人實在不宜太過樂觀。華頓投信也指出,僅憑上周的跌深反彈,無法判斷是否是波段行情或是熊市結束。現在只適合膽子很大的積極型投資人進場布局搶波段行情,而且還是要以分批布局為佳,而保守型的人最好還是多觀察再行動。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理馮美珍建議,投資人目前應以解套為最主要思考。因為美國的主要製造業數據、房價、耐久財、通膨數字等指標都不樂觀,歐洲的狀況更糟,通膨比美國嚴重、金融類股財報要再一、兩周才出爐,到時候歐股恐怕也不會太好看。
 
======================下一則====================== 
 
生技、製藥、醫藥設備 3類股熊市避風港
2008.07.22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CNNMoney.com的報導指出,在美國股市淪入熊市魔掌的時刻,生技、製藥以及醫藥設備等這三大類股的表現,卻超出大盤,成為股市走空時的最新安全避風港。
 
雖然華爾街近來受到金融股拖累而一片慘綠,不過與藥物相關的類股卻能在這波空頭來襲時安然躲過熊掌襲擊。
 
涵蓋21檔主要製藥股票的厚德製藥指數基金(Pharmaceutical HOLDRs),本月以來上漲逾4%。此外大型製藥公司包括亞培製藥公司、必治妥施貴寶與先靈(Schering-Plough)等,他們7月份以來的股價也分別反彈約10%。至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同期間則下跌1.5%。
 
此外通常不被視為是風險趨避投資標的的生技公司,其漲勢更是強勁。生技HOLDRs指數基金本月來上漲近8%。事實上生技類股今年來表現火紅,漲幅高達13%。同期間道瓊、標準普爾500與那斯達克指數的跌幅則超出10%。
 
醫藥設備公司也不遑多讓,St. Jude Medical、波士頓科學公司與Baxter International等三檔股票今年來也上漲逾15%。
 
分析師解釋,在經濟走疲之際,健康保健類股多被視為比金融、科技與消費類股更具抗跌,因此也吸引資金流入這類較具防禦性的族群。
 
T.Rowe Price Group財富管理公司分析師布沙德認為,「這些股票的共同點是沒有週期性。藥物類股受到房市與全球經濟減緩的衝擊相對較輕」。
 
同時,併購活動也有助於提振製藥產業。非專利藥物廠商Teva製藥公司上週宣布將以近75億美元,收購對手Barr製藥公司。
 
此外,製藥業獲利亮眼也有助支撐股價。例如嬌生上週初公佈上季獲利成長8%高出預期。至於St.Jude的獲利更激增超過50%。
 
布沙德認為,製藥業獲利突出,其因素之一,是幾乎所有大型製藥、生技以及醫藥設備大廠都在海外擁有龐大的業務。因此,美元走弱反而對製藥廠商獲利是一大助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